避寝 [bì qǐn]
1. 谓避正寝。
避寝 引证解释
⒈ 谓避正寝。参见“避正殿”。
引汉 刘向 《新序·节士》:“文公(晋文公 )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朞年。”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貽忧。”
避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崇饰释义:⒈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⒉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
- 2.
辟寝释义:避寝。 独居,不御女色,为古代君王的一种自谴行为。《韩诗外传》卷二:“哀公 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復得?’”《韩诗外传》卷二:“文公 使人求之,不得。为之辟寝三月,号呼朞年。”
- 3.
避寝释义:谓避正寝。 汉 刘向《新序·节士》:“文公(晋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朞年。”唐 李商隐《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貽忧。”参见“避正殿”。
- 4.
避寝损膳释义:同“避殿损膳”。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