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纳 [sòng nà]
1. 送交,输纳。
送纳 引证解释
⒈ 送交,输纳。
引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 又请令所在及农隙时,併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闕絶者。”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今来所欠,并是下等贫困之人,无可送纳。”
送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抑勒释义:⒈强逼;压制。宋 范仲淹《奉乞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田》:“官吏不能体朝廷之意,将远年瘠薄无人请佃逃田,抑勒近邻人户分种,或令送纳租课。”元 曾瑞《哨遍·麈腰》套曲:“望得些风流意,拘鈐寂寞,抑勒孤悽。”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据无上之威权,施非理之抑勒。”⒉勒索;克扣。宋 苏轼《论给田募役状》:“委是良田,方得收买。如官价低小,即听卖与其餘人户,不得抑勒。”《明史·外国传四·琉球》:“时贡使所携土物,与 闽 人互市者,为奸商抑勒,有司又从而侵削之。”《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其给纳常钱,有
- 2.
支移释义: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 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宋哲宗 时,陕西 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紧迫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既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宋 欧阳修《原弊》:“今不先制乎国用,而一切临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赋,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粟,有和买之绢……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宋 王安石《乞
- 3.
纳质释义:送纳人质。 《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三年﹞詔曰:‘北狄 破灭,名王仍降,西域 诸国,纳质内附。’”唐 李翱《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大首领 黄氏 帅其属纳质供赋。”宋 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西汉 时 康居 国王纳质於大单于。”《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车里》:“﹝ 永乐 ﹞四年遣子 刀典 入国学,实阴自纳质。”
- 4.
计置释义:筹画措办。宋 尹洙《乞计置边事特出睿断札子》:“方今虏气骄盛,虽未来寇境,料其侵軼之势,不越秋冬,正是朝廷计置之时。”宋 刘挚《论陕西河东储籴奏》:“伏乞速降指挥,逐路转运司广作计置,乘时贮糴。”元 王恽《中堂事记》卷中:“据年例合用藤花,仰所属地面官司,从长计置,趁时採摘,依数送纳。”
- 5.
车牛释义:指牛车。为旧时交通运载工具。《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晋书·王祥传》:“徐州 刺史 吕虔 檄为别驾,祥 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 劝之,为具车牛,祥 乃应召,虔 委以州事。”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 又请令所在及农隙时,併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闕絶者。州县和雇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付脚钱。”
- 6.
阑遗释义:⒈遗失。 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诸拾得阑遗物,当日送纳虞侯者,五分赏一。”《新唐书·百官志一》:“阑遗之物,揭於门外,牓以物色,期年没官。”宋 李纲《与向伯恭龙图书》:“当于事定威行之后,置一官司,出文榜,立限期,俾得阑遗之物一钱以上并自陈纳。过期因事彰露,为人告发,并置之法。”⒉遗漏。《元史·世祖纪五》:“括诸寺阑遗人口。”《元史·世祖纪八》:“辛巳,大都 立 蒙古 站屯田,编户岁输包银者及 真定 等路阑遗户,并令屯田。”
- 7.
顽猾释义:顽劣狡猾。宋 欧阳修《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至於中小熟之年,不该得灾伤分数合於本料送纳者,或人户无力,或顽猾拖延,本料尚未送纳了当。”宋 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遇顽猾人户,抵赖不还,或将诸物高价準折,讼之於官,经涉岁月,乃肯备偿,则衙前所获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