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两 五两的意思
liǎng

五两

简体五两
繁体五兩
拼音wǔ liǎng
注音ㄨˇ ㄌㄧ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基本含义

指财富、财产。

五两的意思

五两 [wǔ liǎng]

1. 谓两只配成一双。犹言五匹。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五兵技巧。

五两 引证解释

⒈ 谓两只配成一双。

《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⒉ 犹言五匹。

《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⒊ 五兵技巧。

《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⒋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⒌ 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五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两释义:⒈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汉 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⒉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
    • 2.
      两参释义:封建时代某些官员在初一、十五两日朝参,称为“两参”。
    • 3.
      丰折释义:清 乾隆 间定制:驻 藏 大臣及笔帖式,皆选京官充任,三年一调;本俸仍在京支领,入 藏 后,月给贴补折色银,称“丰折”。《卫藏通志·条例·职掌》:“应支驻 藏 大臣两衙门每月丰折加增及通译口粮,共银四百四十三两零。又应支司员笔帖式二员,每月丰折、通事口粮,共银八十五两九钱零。”
    • 4.
      五两释义:⒈谓两只配成一双。⒉犹言五匹。⒊五兵技巧。⒋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⒌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 5.
      五緉释义:见“五两”。
    • 6.
      俸银释义:⒈支付官员俸禄的银两。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王以下 满州 官员两季俸银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九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八釐。”⒉指俸禄。《清文献通考·国用四》:“顺治 元年,初定王公俸银有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这么一个镇国公,有多少俸银一年呢?”
    • 7.
      元宝释义: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 8.
      关由释义:⒈通过;经由。唐 薛用弱《集异记·马总》:“祐之 此官,亦人世之中书令耳,六合之内,靡不关由。”《续资治通鉴·宋神宋熙宁十年》:“在京官司,应支用係省钱物,并令关由三司。”⒉官府发给的凭证。《元典章·户部八·茶法》:“将前项茶货赴 永州 在城商税务投税,就纳中统钞五两,给到印信关由二纸。”
    • 9.
      多昬释义:亦作“多婚”。 指饥荒之年,简化婚礼,使民便于嫁娶,因而成婚者多。为 周 时十二荒政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十曰多昬。”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多昬,不备礼而娶昬者多也。”贾公彦 疏:“昬礼有六,并有玄纁束帛。凶荒为昬,不可备行此礼,使有女之家得减口数,有男之家易得其妻,故娶昬者多也。”宋 秦观《财用策下》:“凡嫁子娶妻,纯帛无过五两,凶荒则又杀礼而多婚。”
    • 10.
      对胶释义:古时一种制造优质墨的方法。制墨时用胶乳同烟粉混合,凝固而成。墨质坚硬,书写有光泽,经久不变。宋 何薳《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沉珪 ﹞每云:韦仲将 法,止用五两之胶,至 李氏 渡 江,始用对胶,而祕不传,为可恨。一日,与 张处厚 於 居彦实 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断裂。彦实 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弃,遂蒸浸以出故胶,再以新胶和之,墨成,其坚如玉石。因悟对胶法,每视烟料而煎胶,胶成和煤,无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铭云‘沉珪 对胶,十年如石,一点如漆’者,此最佳者也。”参阅 宋 米芾《墨史》卷上、宋 张淏《
    • 11.
      平余释义:清 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 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 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 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 二年,四川省 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 12.
      当税释义:⒈抵充税额。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自餘税悉输穀帛、紬绢匹直千钱者当税三千。”胡三省 注:“以直千钱之物,当税额之三千。”⒉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当税》:“当税,每舖原例五两。甲寅,军兴倍增,每舖十两。”
    • 13.
      慌促释义:慌张;匆忙;紧迫。 元 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丞相有何事,这等慌促。”《水浒传》第一一七回:“宋江 正慌促间,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当时 金奴 道:‘一时慌促搬来,缺少盘费。告官人,有银子乞借应五两,不可推故。’”孙犁《白洋淀纪事·正月》:“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核计核计吧!”
    • 14.
      扣算释义:按一定数额折算或结算。《元典章·户部一·官吏添支俸给》:“其餘内外官吏俸一十两以下人员,依 大德 三年添支小吏俸米例,每一两与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支米一石,餘上之数每俸一两与米一升扣算给付。”《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 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公子把底帐扣算,分釐不歉。”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外交部一定要在公费内扣算的。”
    • 15.
      提牢释义:⒈谓管理监狱。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好 曹参,他会提牢押狱哩。”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如 淮安 理刑,必用半年之外曾经提牢过者。”⒉官名。刑部提牢主事的简称。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呀!提牢官人来了。”⒊泛指狱官。《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许多银子到监中打点:刑房公礼五两,提牢的承行十两,禁子头役二十两。”
    • 16.
      省发释义:⒈领会。宋 朱熹《答何叔京书》:“熹 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⒉启示。宋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南北朝 人,惟 张正见 诗最多,而最无足省发,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清 道霈《重刊<坛经>缘起》:“一日,读《坛经》,深有省发,培增踊跃。”⒊批示,核发。明 范濂《云间据目钞》卷四:“合於先期一日,各排年将办过银两数目开报区总,如限二十两,纳至十五两者,区总即省发在图催办。”
    • 17.
      胶续释义: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汉武帝 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后以“胶续”为妻死续娶之称,故亦曰“续弦”。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弟既丧偶,胡不早为胶续,虚此韶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 18.
      鋭士释义:⒈秦精兵名。 ⒉泛指精锐的士卒。鋭士造句。⒊秦 精兵名。《荀子·议兵》:“魏 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 之鋭士;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汉书·刑法志》:“齐愍 以技击彊,魏惠 以武卒奋,秦昭 以鋭士胜。”颜师古 注:“鋭,勇利。”章炳麟《封建考》:“及夫 晋 之五两,吴 之多力利趾,越 之习流,魏 之武卒,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⒋泛指精锐的士卒。《六韬·兵道》:“伏其鋭士,寂若无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自择选鋭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新唐书·王智兴传》
    • 19.
      银锞释义:一种小型银锭。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
    • 20.
      香胶释义:胶名。晋 张华《博物志》卷二:“汉武帝 时,西海国 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西 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 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 使乃以口濡胶为以住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五两(wu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五两是什么意思 五两读音 怎么读 五两,拼音是wǔ liǎng,五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