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暝 [huì míng]
1. 昏暗;阴沉。
例风雨晦暝。
英[ dark; thick; ]
3. 亦作“晦冥”
晦暝 引证解释
⒈ 同“晦冥”。
引《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暝,雷击其庙,明当絶去僭差之类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旦化为虫,羣飞蔽日,天地晦暝。”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大雨滂澍,雷电晦暝。”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庙湾纪程》:“凡诸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
国语词典
晦暝 [huì míng]
⒈ 光线昏暗。也作「晦蒙」、「晦冥」。
引《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暝,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
晦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巴火释义:相传 后汉 栾巴 喷酒灭火的故事。《后汉书·栾巴传》:“﹝ 欒巴 ﹞迁 沛 相。所在有绩,徵拜尚书。”李贤 注引《神仙传》:“巴 为尚书,正朝大会,巴 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 巴 不敬。有詔问 巴,巴 顿首谢曰:‘臣本县 成都 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詔即以驛书问 成都,成都 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 巴 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 成都,与亲故别也。”后诗文中因以“巴火”为火的泛称。宋 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
- 2.
日録释义:⒈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⒉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⒊犹日记。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阿英《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
- 3.
晦冥释义:同“晦暝”。
- 4.
晦暝释义:昏暗:风雨晦暝。 也作晦冥。
- 5.
翳霾释义:晦暝昏暗。
- 6.
阴溪释义:山北的溪水。唐 方干《题龙瑞观兼呈徐尊师》诗:“远壑度年如晦暝,阴溪入夏有凌澌。”
- 7.
风雨晦冥释义:见“风雨晦暝”。
- 8.
风雨晦暝释义: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唐 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亦作“风雨晦冥”。《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 江 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