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晦日 晦日的意思
huì

晦日

简体晦日
繁体
拼音huì rì
注音ㄏㄨㄟˋ ㄖ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ì,(1)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组词】:晦朔。(2) 夜晚。【组词】:晦明。风雨如晦。(3) 昏暗不明。【组词】: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4) 不顺利,倒霉。【组词】:晦气。

rì,(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组词】:日班。(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8) 特指“日本国”。

基本含义

指不吉利的日子,意味着不顺利、不如意。

晦日的意思

晦日 [huì rì]

1.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唐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德宗·贞元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

晦日 引证解释

⒈ 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会 翊 帐下, 徐元、孙高、傅婴 等杀 览 员” 裴松之 注引《吴历》:“晦日设祭除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晦日,都司 哈廷标 於 宛顶 遇 大山 土司之从子 阿笼。”
章士钊 《赵伯先事略》:“伯先 取晚轮,以晦日晨达 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俱殉。”

⒉ 唐 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 德宗 贞元 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参见“中和节”。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
浦起龙 心解:“唐 以正月晦日为中和节。”
仇兆鳌 注引 洪仲 曰:“《唐志》:德宗 时 李泌 请废正月晦日,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则是前此以晦日为节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晦日新晴春意饶,万家攀折度长桥。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东风换柳条。’ 唐 人以正月三十日为晦日,君臣宴饮,应制赋诗。”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二·独醒杂志》:“唐 改正月晦日为中和节,载於 鄴侯 家传。当时尝以命题试士,其诗载於《文苑英华》,本非僻事,而试官谬举清明寒食之説, 敏行 亦不能纠正。”


国语词典

晦日 [huì rì]

⒈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晦日用兵,兵法所忌。」

朔日


晦日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朔日释义:天文学上指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通常是农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太阳和月亮同升同落。

晦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令节释义:唐 德宗 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旧唐书·德宗纪下》:“﹝ 贞元 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汉 崇上巳,晋 纪重阳……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德宗》:“贞元 四年九月,赐宴 曲江亭。帝为诗序曰:‘朕在位仅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
    • 2.
      不二门释义:同“不二法门”。 唐 姚合《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清 姚鼐《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 3.
      中和节释义:唐德宗 贞元 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 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 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见《新唐书·李泌传》。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郡圃寻春》诗:“中和节里半春天,一拂清寒半点暄。”
    • 4.
      伐性释义:危害身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女宠害之。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参见“伐性之斧”。
    • 5.
      农岁释义:年成,收成。 前蜀 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诗:“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 邢。”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每月晦日,奏报在京杂粮米豆油麪之价……欲九重之上,览物价之多寡,即知农岁之丰歉。”
    • 6.
      四方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晋 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明 何景明《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 7.
      天忌释义:⒈谓上天所禁忌之事。《左传·成公十六年》:“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杨伯峻 注:“犯天忌者指晦日用兵。”⒉《淮南子·天文训》:“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明 王志坚《表异录·象纬》:“虹曰天弓,亦曰帝弓,见《白虎通》。又名天忌。”
    • 8.
      孤念释义:独特的抱负。晋 陶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总髮抱孤念,奄出四十年。”念,一本作“介”。宋 朱熹《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弱植有孤念,独住穷名山;那知岁月逝,白首尘埃间。”
    • 9.
      官侣释义:犹言官吏的行列。 唐 骆宾王《晦日楚国寺宴序》:“闻迁鶯之候时,行欣官侣,见游鱼之贪饵,坐悟机心。”唐 崔融《为温给事请致仕归侍表》:“臣以凡薄,幸承基荫,一霑官侣,三十餘年。”
    • 10.
      平朔释义:又称“恒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 11.
      张单释义:⒈张毅、单豹 二人的并称。《庄子·达生》:“鲁 有 单豹 者,严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虎杀而食之;有 张毅 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 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 养其外而病攻其内。”《南史·王彧传》:“贵高有危殆之惧,卑贱有沟壑之忧。张 单 双灾,木雁两失。”⒉灶神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灶神名 隗,状如美女。又姓 张 名 单,字 子郭,夫人字 卿忌,有六女皆名 察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筭,筭一百日
    • 12.
      弦晦释义: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弦日)和月终(晦日)。借指岁月。
    • 13.
      提月释义:晦日。 指农历月终。《初学记》卷四“提月,晦日”引《公羊传》:“提月六鷁退飞过 宋 都。提月者何?仅建是月晦日也。”按,今本《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作“是月”。
    • 14.
      文会释义:⒈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元 刘壎《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⒉指文人结合的团体。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 15.
      无朔释义:《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元经》卷八“元嘉 十九年……秋七月甲戌晦日,日有蚀之”唐 薛收 传:“案,《春秋》书日食或无朔而有日者,或无朔无日者,或有朔无日者,餘则日朔皆满。”
    • 16.
      春溜释义:指春水。 南朝 陈 阴铿《渡青草湖》诗:“洞庭 春溜满,平湖锦帆张。”唐 弓嗣初《晦日重宴》诗:“年华蔼芳隰,春溜满新池。”宋 秦观《西城宴集》诗:“春溜泱泱初满池,晨光欲转万年枝。”
    • 17.
      晦夜释义:⒈昏夜;黑夜。 ⒉晦日之夜。
    • 18.
      晦日释义:⒈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会 翊 帐下,徐元、孙高、傅婴 等杀 览 员”裴松之 注引《吴历》:“晦日设祭除服。”清 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晦日,都司 哈廷标 於 宛顶 遇 大山 土司之从子 阿笼。”章士钊《赵伯先事略》:“伯先 取晚轮,以晦日晨达 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俱殉。”⒉唐 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 德宗 贞元 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唐 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非君爱人客,晦日更
    • 19.
      晦景释义:⒈使日色昏暗。⒉指晦日,晦节。
    • 20.
      晦节释义:唐 代节日名。 在正月晦日。

晦日(huir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晦日是什么意思 晦日读音 怎么读 晦日,拼音是huì rì,晦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晦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