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 [yí zhào]
1. 皇帝临终时颁发的诏书。
例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英[imperial edict left by the emperor before his death;]
遗诏 引证解释
⒈ 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而更诈为丞相 斯 受 始皇 遗詔 沙丘,立子 胡亥 为太子。”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闻皇帝陛下,以闰正月三日,虔奉遗詔,昭升大位。”
《说唐》第十四回:“当下 文帝 驾崩时,并无遗詔,太子与 杨素 计议,叫谁人作詔,然后发表。”
国语词典
遗诏 [yí zhào]
⒈ 皇帝临死前所颁布的命令。
引《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
遗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先帝遗诏释义: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先帝,已故的君主。 此指刘备)。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2.
凭几之诏释义:指皇帝临终遗诏。
- 3.
哀书释义:指帝王的遗诏。
- 4.
哀策释义:亦作“哀册”。 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南史·后妃传下·梁武丁贵嫔》:“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贵嬪﹞薨……詔吏部郎 张纘 为哀册文。”唐 杨炯《薛振行状》:“孝敬 崩,詔公为哀册。”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上哀下曰誄,始 鲁庄公;下哀上曰哀策,始 汉 李尤。”
- 5.
意智释义:⒈犹心计;主见。《后汉书·鲜卑传》:“自 匈奴 遁逃,鲜卑 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朱子语类》卷一三六:“颜鲁公 只是有忠义而无意智底人,当时去那里见使者来,不知是贼,便下两拜,后来知得方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权次卿 ﹞眠在枕头上,呆呆地想了一回,等待几时,不见动静,没些意智。”⒉犹智慧。《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 殂于 永安宫,时年六十三”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载 先主 遗诏敕 后主:“可读《汉书》、《礼记》,閒暇歷观诸子及《六韜》、《商君书》,益人意智。”唐
- 6.
累德释义:⒈积德。 《荀子·宥坐》:“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史记·周本纪》:“崇侯虎 譖 西伯 於 殷紂 曰:‘西伯 积善累德,诸侯皆嚮之,将不利於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虞舜 歌《南风》之诗,周公 作《鴟鴞》之咏,吉甫史克《雅》《颂》之美者,未闻皆在幼年累德也。”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⒉对德行有损。《庄子·庚桑楚》:“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 7.
羣方释义:犹万方。更多解释犹万方。《后汉书·逸民传序》:“羣方咸遂,志士怀仁。”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尧 禹 生而天下火驰,姬 孔 出而羣方鼎沸。”宋 范仲淹《从谏如流赋》:“我后光被羣方,柔怀多士。”清 钱谦益《奉神宗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 8.
遗册释义:⒈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⒉古代的典籍。⒊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
- 9.
遗寄释义:⒈指帝王临终遗命;遗诏。 ⒉指帝王临终时的顾命大臣。⒊死者临终时嘱咐身后寄交某人之物。
- 10.
遗旨释义:⒈谓遗却精深的旨意。⒉指前人精深的旨意。⒊遗言;遗嘱。⒋犹遗诏。
- 11.
遗诰释义:⒈犹遗训。⒉犹遗诏。
- 12.
遗顾释义:帝王临终托孤于某大臣的遗诏。
- 13.
遗颁释义:指皇帝遗诏中关于赏赐臣子的条款。
- 14.
顺治遗诏释义:是顺治帝去世后,由朝廷公布的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应当说,这十四条“罪己诏”,有的是顺治帝自己的意思,有的部分是自己的意思,有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思——或是皇太后的意思,或是辅政大臣的意思。
- 15.
顾命释义:⒈《书》的篇名。取临终遗命之意。后因称帝王临终前的遗诏为顾命。⒉顾虑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