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郎 [wài láng]
1. 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3. 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外郎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汉 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参阅《通典·职官十一》。
引《汉书·惠帝纪》:“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外郎,散郎也。”
唐 张籍 《寄元员外》诗:“外郎直罢无餘事,扫洒书堂试药炉。”
宋 王禹偁 《制除工部郎中出内署》诗:“莫嫌工部官曹慢, 杜甫 才名是外郎。”
⒉ 宋 元 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引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四折:“今日 包待制 大人陞厅坐衙,外郎,你与我将各项文卷打点停当,等僉押者。”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麪,水麪打一和,糊涂成一片。”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却有 严公 儿子平日最爱的相识,一个外郎,叫做 丘三,是个极狡猾奸诈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外郎》:“散郎谓之外郎。今以之称吏员,乃世俗相褒之辞。”
国语词典
外郎 [wài láng]
⒈ 职官名。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门户,出充车骑。而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为「外郎」。
⒉ 衙门书吏。
引《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若不是亏了一个外郎,几时便死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却有严公儿子平日最爱的相识,一个外郎,叫做丘三。」
外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选钱释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 2.
三郎释义:⒈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⒉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 3.
上介释义:古代外交使团的副使或军政长吏的高级助理。《仪礼·聘礼》:“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子 ﹞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 胄(裴胄)使事,为上介。”《宋史·赵赞传》:“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寿(赞 之父)宾佐,深所委赖,至家事亦参之。及 赞 出镇,从为上介。”
- 4.
上变释义:向朝廷告发谋反等非常事变。《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 九年,贯高 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变,非常也。谓上告非常之事。”《金史·酷吏传序》:“熙宗 迭兴大狱,海陵 翦灭宗室,鉤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嘉庆 十七年,大姚 令上变,告 乌龙口 有众数千,啸聚为乱。”
- 5.
丑谥释义:具有贬义的谥号,恶谥。《新唐书·宋庆礼传》:“礼部员外郎 张九龄 申驳曰:‘庆礼 国劳臣,在边垂三十年……其功可推,不当丑謚。’”
- 6.
中仪释义:⒈唐 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 唐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明 杨慎《艺林伐山》卷十二:“唐 人,礼部员外谓之中仪,主事谓之小仪。”⒉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
- 7.
丽天释义:⒈谓附着于天。 语出《易·离》:“日月丽乎天。”孔颖达疏:“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者,此广明附著之义。”《晋书·地理志上》:“星象丽天,山河纪地。”唐刘禹锡《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⒉谓光华照耀的天宇。比喻德行昭美。
- 8.
乡举释义:⒈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⒉乡贡、乡试中式。宋 周密《齐东野语·苏大璋》:“三山 苏大璋 顒之,治《易》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元 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 9.
仙郎释义:⒈亦作“僊郎”。年轻的男仙人。唐 戴叔伦《织女词》:“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⒉借称俊美的青年男子。多用于爱情关系。五代 和凝《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儘放娇。”宋 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閒。”《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霽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⒊唐 人对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的惯称。唐 綦毋潜《题沉东美员外山池》诗:“仙郎偏好道,凿沼象 瀛洲。”唐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前蜀 韦庄《漳亭驿小樱桃》诗
- 10.
仪曹释义:⒈官名。 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⒉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⒊用
- 11.
伎乐释义:⒈音乐舞蹈。《孔子家语·辩政》:“五官伎乐,不解於时。”《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子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唐 韩愈《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清 梅曾亮《黄个园传》:“君蓄名画数千,而不好伎乐。”⒉指歌舞女艺人。《新唐书·田布传》:“布 号泣固辞,不听,乃出伎乐,与妻子宾客诀曰:‘吾不还矣!’”《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腾 乃陈伎乐於城下一面,獠 弃兵,携妻子临城观之,腾 潜师三面俱上,斩首万五千级,遂平之。”明 李东阳《韩休知
- 12.
傧导释义:婚礼中导行礼仪。唐 高彦休《唐阙史·许道敏同年》:“时有同年 张侍郎 读,一举成事,年才十九,乃 道敏 败於垂成之冬,儐导外郎鹊桥之夕,牛夫人 所出也。”
- 13.
先域释义:祖先的墓地。 宋 范仲淹《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二年三月十日,归葬于 萧山 之先域,礼也。”
- 14.
克苦释义:⒈刻苦。宋 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⒉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宋 梅尧臣《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 15.
全城释义:⒈整个城市。南朝 梁 任昉《奏弹曹景宗》:“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自冬徂秋。”⒉保全城池。《南齐书·高帝纪上》:“宋文帝 以皇考有全城之功……迁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宋 曾巩《与孙司封书》:“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 陈拱 非 宗旦 事也。”
- 16.
八景释义:⒈八个胜景。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燕京 八景,西湖 八景。⒉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南朝 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 17.
关升释义:⒈见“关陞”。 ⒉亦作“关升”。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宋 叶适《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宋 洪迈《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 18.
决遣释义:亦作“决遣”。审判发落。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周处碑》:“处 转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处 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西朶楼 下,开封 尹弹压,幕次罗列罪人满前,时復决遣,以警愚民。”《宋史·刑法志一》:“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病者给医药,轻繫者即时决遣,毋淹滞。”清 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就逆旅操笔定讞,且判且詰,决遣如神。”
- 19.
凭按释义:据以查验。明 袁宏道《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数年以来,文网繁密,当事者有所平反,輒加訶责,爰书之牘,不足凭按。”
- 20.
初官释义:谓初任官职。《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武资初官,便授上柱国。”宋 王安石《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 景祐 元年进士,起家 莫州 防御推官;年少初官,然上下无敢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