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元魏 元魏的意思
yuánwèi

元魏

简体元魏
繁体
拼音yuán wèi
注音ㄩㄢˊ 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án,(1) 头、首、始、大。【组词】: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组词】: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3) 同“圆”。(4) 未知数。【例句】:一元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组词】:元代。元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wèi,(1)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例句】: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3)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4)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组词】: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5)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外表上装扮得很美丽或光鲜,但内心却虚伪、肮脏或卑鄙。

元魏的意思

元魏 [yuán wèi]

1. 即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

元魏 引证解释

⒈ 即 北魏。魏孝文帝 迁都 洛阳,改本姓 拓跋 为 元,所以历史上也称 元魏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宋、齐、梁、陈、元魏 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元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魏释义:即 北魏。 魏孝文帝 迁都 洛阳,改本姓 拓跋 为 元,所以历史上也称 元魏。唐 韩愈《论佛骨表》:“宋、齐、梁、陈、元魏 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 2.
      后魏释义:北朝 之一。 鲜卑族 拓跋珪 自立为 代王,国号 魏,亦称 北魏、拓跋魏、元魏。为区别于以前之 三国 魏,故史称 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 3.
      断限释义:划定的年代界限。亦谓划定年代界限。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其后 元魏 济阴王 暉业 又著《科録》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於 宋 年。”《旧唐书·刘子玄传》:“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敍事,则事有丰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叙言》:“关于本书的编辑工作,首先要决定的是断限问题。”
    • 4.
      画乌亭释义:指亭障。汉明帝 令天下亭障皆画乌,故称。明 陈继儒《枕谭·亭堠》:“升菴 有纪行诗:‘山遮延鷺堠,江绕画乌亭。’用事甚僻,而不知出处。按 元魏 改官制,以候望官为白鷺,取延望之意,其时亭堠多刻鷺像也。上句用此。《汉明帝起居注》:帝巡狩过亭障,乌鸣,亭长引弓射中之,奏曰:乌鸟哑哑,引弓射左腋,陛下寿万年,臣为二千石。帝悦,令天下亭障皆画乌。下句用此。”
    • 5.
      骨利干释义:古部族名。在 瀚海(今 贝加尔湖)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贞观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 以其地为 玄阙州。龙朔 中(公元661-663年)改名 余吾州,隶 瀚海都督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骨利干国 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製名。”《新唐书·回鹘传上》:“回紇,其先 匈奴 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 时亦号 高车 部,或曰 敕勒,讹为 铁勒。其部落曰 袁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 ……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磧北。”清 袁枚《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然三家外,散见各

元魏(yuan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元魏是什么意思 元魏读音 怎么读 元魏,拼音是yuán wèi,元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元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