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蓍龟 蓍龟的意思
shīguī

蓍龟

简体蓍龟
繁体蓍龜
拼音shī guī
注音ㄕ ㄍㄨ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 ◎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古代用其茎占卜,如“蓍龟”。

guī jūn qiū,(1) 〔龟兹(cí)〕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基本含义

指用蓍草和龟甲来占卜,比喻迷信的行为。

蓍龟的意思

蓍龟 [shī guī]

2. 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

3. 喻德高望重的人。

4. 引申为借鉴。


蓍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待蓍蔡释义:蓍蔡:同“蓍龟”,指卜筮。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凶。比喻事理极明显。
    • 2.
      不待蓍龟释义: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 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 3.
      假讬释义:⒈亦作“假托”。 虚拟;虚构。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纪》:“子房 玄筭,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⒉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
    • 4.
      偷佞释义:逢迎谄媚。唐 陆龟蒙《卜肆铭》:“蜀 严 之託蓍龟也,以忠孝仁义;后来之託蓍龟也,以媮佞险詖。”《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天宝 元年,有神降 丹凤门,以为 老子 告锡灵符,希烈 因是上言……其媮佞类如此。”
    • 5.
      媮佞释义:逢迎谄媚。唐 陆龟蒙《卜肆铭》:“蜀 严 之託蓍龟也,以忠孝仁义;后来之託蓍龟也,以媮佞险詖。”《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天宝 元年,有神降 丹凤门,以为 老子 告锡灵符,希烈 因是上言……其媮佞类如此。”
    • 6.
      无待蓍龟释义: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
    • 7.
      术数释义: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 也称“数术”。《汉书·艺文志》列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并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但史官久废,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 蔡邕 ﹞博学,有雋才,善属文,解音声、伎艺并术数之事,无不精综。”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三:“洛 中 邵康节 先
    • 8.
      机兆释义:先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 董承 同谋诛 操。”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大贤达机兆,岂独虑安危。”清 昭槤《啸亭杂录·诗谶》:“可见落笔之时,机兆已现,不必待蓍龟始先知也。”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此中却还包孕着勃然兴起,炎然奋焰,生动的机兆。”
    • 9.
      果验释义:⒈应验。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身外不测之忧》:“不测之忧,其未发也,必先有兆。现乎蓍龟,动乎四体者,犹未必果验。”⒉谓果然得到验证。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水月禪师 有前知,见吾乡 虎埠塘 笙歌画舫彻夜不絶,嘆曰:‘百数十年后有大难,此其召之乎?’由今数之,果验。”
    • 10.
      蓍蔡释义:⒈犹蓍龟,筮卜。⒉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 11.
      褒显释义:褒崇宣扬。《汉书·丙吉传》:“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襃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明 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上》:“自 方正学 死事,海内讳言其文,近始大行褒显,而祠庙尚缺。”清 唐甄《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蓍龟(shig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蓍龟是什么意思 蓍龟读音 怎么读 蓍龟,拼音是shī guī,蓍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蓍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