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 [yuán yīn]
1. 指发音气流在口腔通过不受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英[vowel;]
元音 引证解释
⒈ 纯正而完美的声音。常用以指诗歌。
引清 吴伟业 《送杜大于皇兼简曹司农》诗:“一气元音接混茫,想落千峯入飞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诗为天地元音,有定而无定,到恰好处,自成音节。”
金一 《心声》:“夫古淡夷愉,鏘喤而闛鞳,此元音之美调,吾久不得闻之矣。”
⒉ 音素的一类。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o、e、i、u等。亦称“母音”。
国语词典
元音 [yuán yīn]
⒈ 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者称为「元音」,可自成音。国音字母ㄚ、ㄛ、ㄜ、ㄝ等均属之。相对于辅音而言。
⒉ 书名。明孙原理编,十二卷,元人诗的总集。
元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亦都护释义:突厥语音译。我国古代 高昌回鹘 等突厥语诸部首领的称号,意为“幸福之主”或“神圣陛下”。一说,借用汉语官名“都护”加词首元音“亦”而成。
- 2.
介母释义:⒈大型贝类。⒉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 3.
介音释义:韵母中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普通话语音中有“i、u、ü”三个介音,如“天”tiān的介音是“i”,“多”duō的介音是“u”,“略”lüè的介音是“ü”。 见〖韵母〗。
- 4.
儿化释义:发音时,舌尖比发 央元音[ə]稍前,在硬腭前部翘起,形成带卷舌音[r]的音色,但又不自成音节,跟它前面音节的 韵母相融合,使其变成卷舌韵母。如花儿应是huār,不是huā’ér。这种卷舌韵母,称为儿化韵。儿化一般表示微小或喜爱。如小孩儿、火星儿。有时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信(书信)、信儿(消息),画(动词)、画儿(名词)。
- 5.
元音释义: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e,o,i,u,ü等。 也叫母音。发元音时鼻腔不通气,要是鼻腔也通气,发的元音就叫鼻化元音。普通话语音中ng尾韵儿化时元音变成鼻化元音。
- 6.
全韵释义:由于重读的最后元音与其后的最后一个或几个辅音(如果有的话)的语音一致而产生的尾韵。
- 7.
八思巴字释义: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8.
半元音释义:发音时声带颤动,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与辅音之间的一种辅音。如汉语拼音yi[ji]、wu[wu]、yu[чy]开头的y[j]、w[w]、y[ч]。
- 9.
半升释义:⒈一升之半,五合。⒉未升至最高处。如:语音学上有半升元音。
- 10.
单韵母释义:由一个元音构 成的韵母。如普通话“达(dá)”和“模(mó)”里的韵母a、o。
- 11.
卷舌元音释义:发音时把舌尖向硬腭卷起的元音。如普通话“儿、耳、二”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卷舌元音er[ ]。
- 12.
双元音释义:一个滑移的单音节言语项,它在一个元音的发音位置上或其附近开始,并向另一元音的发音位置移动。
- 13.
变元音释义:由于部分同化于后续音而产生的元音。
- 14.
合元音释义: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 15.
合韵释义:⒈同一韵律。⒉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⒊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 16.
后元音释义:发音时舌位后缩、舌面对着软腭抬起而构成的元音。 如普通话单韵母中的u、o、e。
- 17.
响音释义:语音学上指元音(如a、e、o)和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如m、n、l),有时专指乐音成分占优势的辅音。
- 18.
四字神名释义:“四个字母”),为古代希伯来人尊崇的神名,在《希伯来圣经》中,用四个希伯来辅音,即יהוה(拉丁化为IHVH、YHWH、JHVH或JHWH),来表示。是犹太教、基督教所信仰的独一神的名称之一,一般尊敬的代称为上主(英语:the LORD)。四字神名的元音早已失传。
- 19.
土家语释义: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 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的 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 等县。分南北两个方言。复元音和鼻化元音较多,北部方言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动词的体、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在名词之后,但带后置助词的形容词则在名词之前。
- 20.
土族语释义: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三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的首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土族语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词首复辅音。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