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 [yuán yǐn]
1. 引证。
例援引例证。
英[ cite; ]
2. 提拔;推荐。
英[ recommend one’s friends or favourites; ]
援引 引证解释
⒈ 引证。
引汉 何休 《<公羊传>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紜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书百餘种,每一书皆録一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诗文奇速,顷刻万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 中国 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
⒉ 提拔;引荐。
引汉 王充 《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於衡门之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宋 司马光 《遗表》:“喜则数年之间,援引登青云;怒则黜逐摈斥,终身沉草莱。”
郭沫若 《鲁迅与王国维》:“鲁迅 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 北京 教育界,都是由于 蔡元培 的援引。”
⒊ 犹指引。
引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
国语词典
援引 [yuán yǐn]
⒈ 引证、举例。
引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汉·王充《论衡·程材》:「援引古义,割切将欲,直言一指,触讳犯忌。」
⒉ 引荐、提拔。
引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彊者,皆腐身熏子,以自衒达。」
援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率释义:不服从,不遵循。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岂敢辱候人?”杜预 注:“率,遵也。”《南史·袁宪传》:“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 手表陈諫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宋 曾巩《洪范传》:“使民足於养生送死之具,然后教之;教之,不率,然后刑之。”清 王夫之《老庄申韩论》:“不率,则毅然以委之霸刃之锋曰,吾以使人履仁而戴义也。”
- 2.
举对释义:援引其事以对答。
- 3.
争引释义:援引事例以谏诤。争,通“諍”。
- 4.
伉声释义:高声。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有一美措,傲睨直入,年二十餘,肥白可观,笑揖诸公,居末席,伉声谈论,援引古人,一席不测。”
- 5.
党引释义:结党互为援引。
- 6.
党进释义:谓由同党援引而进。
- 7.
内开释义:公文用语,援引来文时用之。
- 8.
判例释义: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 有的国家确认判例对法院审判同类案件有法律约束力,是法的形式之一,叫做判例法。在中国,判例原则上不具有法律效力,只作为审判实践的参考。
- 9.
开伏释义:开悟心服。《魏书·任城王澄传》:“众闻迁詔,莫不惊骇。澄 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澄 援引晓喻以发其蒙,莫不厌伏也。”
- 10.
引党释义:援引私党。
- 11.
引古绳今释义:援引古代的准则来衡量、匡正今天的事物。
- 12.
引律比附释义: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 13.
引援释义:⒈引以为援。谓援引伴侣。《庄子·山木》:“东海有鸟焉……引援而飞,迫胁而栖。”⒉举用提拔。明 张居正《答廉宪王凤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见居要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及 京 当国,定 元祐 党籍…… 康国 皆预密谋,故 京 引援尤力。”⒊犹引证。宋 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正夫 谓 子韶 曰:‘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
- 14.
引比释义:⒈引为类比。⒉援引比照。
- 15.
引经据礼释义: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16.
引类释义:援引同类。
- 17.
引经释义:援引经文、经义。
- 18.
引譬援类释义: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 19.
弹冠结绶释义: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 20.
恧然释义:惭愧貌。 汉 桓宽《盐铁论·杂论》:“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二君勤勤援引 汉高 河山之誓,孤用恧然。”《旧唐书·白居易传》:“日者闻亲友间説,礼、吏部举选人,多以僕私试赋判为準的。其餘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僕恧然自愧,不之信也。”洪深《申屠氏》第五本:“吴用 ……不觉夸口道:‘大哥铁骨钢筋,须在一刀一枪寻出路,不可酒色。’方六一 听了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