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数 [zhì shù]
1. 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
2. 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4. 真实的本领、方术。
至数 引证解释
⒈ 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
引《素问·三部九候论》:“黄帝 问曰:‘余闻九针於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愿问其方。’ 岐伯 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晋 陆机 《辨亡论》:“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⒉ 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引《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⒊ 真实的本领、方术。
引《汉书·东方朔传》:“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时有幸倡 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 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颜师古 注:“至,实也。”
至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资释义:⒈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⒉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 2.
专封释义:⒈擅自分封。《穀梁传·僖公二年》:“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⒉指无限占田。汉 荀悦《汉纪·文帝纪下》:“《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佔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按,《申鉴·时事》作“诸侯不专封。富人民田踰限,富过公侯,是自封也。”
- 3.
五经博士释义: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 始置。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一》:“﹝ 建元 五年春正月﹞初置五经博士。博士,本 秦 官,掌通古今,员至数十人,汉 置五经而已。”《新唐书·百官志三》:“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学。”
- 4.
侦者释义:侦探敌情的人。《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二年》:“汉 主 巖 用术者言,游於 梅口镇 避灾。其地近 闽 之西鄙,闽 将 王延美 将兵袭之,未至数十里,侦者告之,巖 遁逃仅免。”王闿运《储玟躬传》:“未至,侦者言寇数千已破县纵掠,势甚盛,未可敌也。”
- 5.
兰亭帖释义: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 王羲之 书。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羲之 和 谢安、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临流赋诗,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宋 王安石《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 6.
养视释义:养护照看;供养照顾。《管子·山至数》:“唐圉牧食之人,养视不失扞殂者,去其都秩,与其县秩。”《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史良娣》:“ 恭 母 贞君 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之。”《后汉书·廉范传》:“ 融 ( 邓融 )繫出困病, 范 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
- 7.
冲融释义:⒈亦作“冲融”。 充溢弥漫貌。唐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⒉水波荡漾貌。唐 杜甫《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宋 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东注 溟 渤,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⒊冲和,恬适。唐 杜甫《寄
- 8.
准衡释义:均衡,使均等。《管子·山至数》:“人君操穀币準衡而天下可定也。”《管子·山至数》:“準衡轻重国会,吾得闻之矣。”《管子·地数》:“武王 以巨桥之粟什倍而市繒帛军,五岁母籍衣於民,以巨桥之粟什倍而衡黄金百万,终身无籍於民,﹝此﹞準衡之数也。”
- 9.
动发释义:⒈发动。 《韩非子·亡徵》:“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后汉书·范升传》:“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穀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於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⒉谓药力发作。《魏书·太宗纪》:“初,帝素服寒食散,频年动发,不堪万机。”
- 10.
半牀释义:⒈亦作“半床”。 不满一床。北周 庾信《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前蜀 韦庄《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⒉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牀租调,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
- 11.
合会释义:也叫邀会、来会、成会。 一种自发的民间信用互助形式。基本做法是:首先由急需资金的人充当发起人(称会首或会头),他们凭借个人的信用,请收入较为充裕而又有信用的人担保,邀集亲友、邻里、同事等数人至数十人(称会脚)组成一会,约定每人每次应缴会款和举会时间。第一次交纳的会款一般归会首,以后依不同方式,决定会脚收款顺序。按预先排定的次序轮收的,称为轮会;按摇签方式确定的称为摇会;用投标竞争方法决定的称为标会。
- 12.
商货释义:犹货物。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正统 二年五月,御史 郑顒 奏 张家湾 宣课司及 崇文门 分司,商货贩到,积至数多,方命抽盘,不无停滞。”
- 13.
国币释义:⒈国家规定的货币。《管子·山至数》:“国币尽在下,币轻穀重。”⒉旧指 中国 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 宣统 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 14.
地秤释义:秤的一种,安装在地上,放物体的部分跟地面一般平,一次可以称数吨至数十吨,多用于仓库和车站。也叫地磅。
- 15.
垄岗沙释义:沙漠中广泛分布的一种沙丘。随盛行风向平行伸展,长可达数百米至数公里,高可达数十米,顶部微呈穹形,两坡大致对称。也称“沙垄”或“纵向沙丘”。
- 16.
大鼓书释义:曲艺的一种。 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 清 初形成于 山东、河北 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 长江 和 珠江 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 17.
官年释义:具报官府的年龄。宋 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不幸潦倒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入仕,不得不豫为之图。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 江 东提刑 李信甫,虽春秋过七十,而官年损其五,坚乞致仕,有旨官年未及,与之外祠。”
- 18.
实年释义:⒈实际年龄。 唐 白居易《照镜》诗:“岂復更藏年,实年君不信。”⒉旧时官方册籍,登记年龄加用“实”字,以别于虚报的“官年”。宋 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扺布衣应举必减岁数……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 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 19.
居贿释义:储积财物。《国语·晋语八》:“假贷居贿。”《新唐书·裴伷先传》:“﹝ 裴伷先 ﹞无復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
- 20.
市佣释义:亦作“市庸”。 市肆中受雇而从事劳役的人。《荀子·议兵》:“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管子·山至数》:“大夫高其垄,美其室,此夺农事及市庸,此非便国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