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书 [zhì shū]
1. 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
制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皇帝命令的一种。参阅《唐六典·中书》。
引汉 蔡邕 《独断》:“其(皇帝)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书。”
《后汉书·蔡邕传》:“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陨雹、蝗虫之害。又 鲜卑 犯境,役赋及民。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誥羣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恭审显膺制书,进贰枢府。”
国语词典
制书 [zhì shū]
⒈ 古代皇帝颁布的一种命令。指赦令、赎令之类。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制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挥九制释义: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 2.
临朝称制释义: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 《汉书·高后纪》:“ 惠帝 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颜师古 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詔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 吕太后 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詔。”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 即位,改元 天圣 ,时 章献明肃太后 临朝称制。”
- 3.
书草释义:文稿。《南史·任昉传》:“﹝ 任昉 ﹞每制书草, 沉约 輒求同署。”
- 4.
交事释义:谓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有关事宜。 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世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宋 岳珂《桯史·成都贡院》:“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匵护畀付,惟谨。”
- 5.
充格释义:充满,遍及。格,至。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自 夫子 没,迄今数千百年,其教混沦閎诞,充格上下,斯须不可亡。”
- 6.
壮猷释义: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南朝 陈 徐陵《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 7.
宣封释义: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 宋 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8.
支干释义:⒈犹肢体。四肢;四肢和躯干。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如支干之护首目,枝叶之蔽本根,而籓垣之严室庐也。”一本作“支体”。⒉见“支干”。⒊亦作“支干”。支,地支;干,天干。古代以支干相配纪日,后亦用以纪年月。《周礼·秋官·乡士》“协日刑杀”汉 郑玄 注:“和合支干善日。”孙诒让 正义:“《五行大义》:干不独立,支不虚设,要须配合以定岁月日时。从甲至癸为干,从寅至丑为支。干、干同。”宋 司马光《葬论》:“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畎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繫焉。”元 王实甫《集贤
- 9.
故失释义:法律用语。故,谓故意出入人罪;失,谓因失误而出入人罪。《唐律·名例·人兼有议请减》:“若从坐减、自首减、故失减、公坐相承减,又以议、请、减之类,得累减。”长孙无忌 等疏议:“‘故失减’者,谓判官故出人罪,放而还获,减一等;通判之官不知情,以失论,失出减判官之罪五等。”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国初,违制之法,无故失,率坐徒二年。王沂公 为相,请分故失,非亲被制书者,止以失论。”《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明律·刑律十一·有司决囚等第》:“若明称寃抑,不为申理者,以入人罪故失
- 10.
木版水印释义:我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称。主要用以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 11.
枢密释义:⒈国家机密。唐 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清 昭槤《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许擅入。”⒉中枢官署的统称。《北史·刘洁传》:“洁 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唐 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太子监国于 晋阳,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清 蒋士铨《桂林霜·议恤》:“持衡司礼专枢密,听履声同上金闕。”⒊专称枢密院。宋 苏轼《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财,举归之司农;天下之狱,举归之廷尉
- 12.
棣达释义:通达,顺畅。 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某窃以自夫子没,迄今数千百年,其教混沦閎诞,充格上下,斯须不可亡,天地得之,日星光明不鬭食,山泽棣达而不童涸。”
- 13.
沈谋释义:深谋,周密的谋划。旧题 汉 马融《忠经·冢臣》:“夫忠者……在乎沉谋潜运,正国安人。”唐 贾岛《寄沧州李尚书》诗:“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明 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且夫西北边固多沉谋鷙扞之士矣。”
- 14.
混沦释义:⒈混沌。 浑然未分貌。前蜀 杜光庭《罗天醮岳渎词》:“坤仪彰厚载之功,品物荷资生之德。虽混沦莫极,犹虞九六之期。”宋 苏轼《陈守道》诗:“一气混沦生復生,有形有心即有情。”《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夫日月两曜,混沦之际,开闢之初,既已具矣。”⒉水旋转貌。《文选·郭璞<江赋>》:“或泛瀲於潮波,或混沦乎泥沙。”李善 注:“混沦,轮转之貌。”⒊引申为扩散流传。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某窃以自夫子没,迄今数千百年,其教混沦閎诞,充格上下,斯须不可亡。”
- 15.
矫制释义:⒈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书。《汉书·终军传》:“元鼎 中,博士 徐偃 使行风俗。偃 矫制,使 胶东、鲁国 鼓铸盐铁。”颜师古 注:“矫,託也。託言受詔也。”《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建安 ﹞二十二年,许 中百官矫制,遇 虽不与谋,犹被録诣 鄴,转为冗散。”《新唐书·王无竞传》:“﹝ 无竞 ﹞眨 广州,仇家矫制杀之。”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⒉指假托君命之人。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荡鬼区
- 16.
禁要释义:指禁省官署中的机要官职。《宋书·颜竣传》:“虚窃国灵,坐玷禁要,闻命惭惶,形魂震越。”《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郑儼 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紇 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新唐书·郑綮传》:“迁给事中,杜弘徽 任中书舍人,綮 以其兄 让能 辅政,不宜处禁要,上还制书,不报,輒移病去。”
- 17.
笥笈释义:竹制书箱。
- 18.
脑语释义:⒈开头的话。宋 曾慥《高斋漫录》:“大观 四年之冬,立 郑贵妃 为皇后,时翰林学士 范公 致虚 当制。明日,宰相 何公 执中 奏陈制书不工,上令 何公 改为之。脑语云:‘天地尊位,二气合而万物生;日月益明,四时叙而百度正。’”⒉犹呓语。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醉语》:“李林甫 每与同僚议及公直之事,则如痴醉之人,未尝问答;或语及阿狥之事,则响应如流。张曲江 常谓賔客曰:‘李林甫 议事如醉汉脑语也,不足可言。’”
- 19.
苟媮释义:同“苟偷”。 唐 元稹《阳城驿》诗:“栖迟居 夏 邑,邑人无苟媮。”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周 之衰也,时人莫不苟媮而不立,周 虽欲其立,而不可得也,故 周 亡。”清 薛福成《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人习於苟媮非一日,往往临危之际,巧伺形便,以为趋避。”
- 20.
草制释义:草拟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