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 [dōng zhèng jiào]
1. 见“正教”。
国语词典
东正教 [dōng zhèng jiào]
⒈ 流行于俄国境内的希腊正教。西元十一世纪,以拜占庭为首的希腊正教随著商人传入俄罗斯后,与民间信仰混合,发展出具地方特色的宗教信仰,我国习称为「东正教」。
东正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教释义: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新教的部分宗派中对一定区域教会进行管理的神职人员。 位在神父之上,通常为一个教区的管理人,有管理所辖教区教务和传授神权的权力。主教中又分大主教、都主教等。
- 2.
俄罗斯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 一。人口4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信奉东正教。国外的俄罗斯族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
- 3.
保加利亚人释义:保加利亚的主体民族。 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美洲等地。约925万人(1985年)。讲保加利亚语。多数信东正教,少数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 4.
修女释义: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 5.
修道院释义:⒈简称修院。 天主教、东正教培训神职人员的机构。⒉即隐修院。天主教、东正教出家人苦心修行的地方。
- 6.
圣诞节释义:耶稣圣诞节的简称。是基督教规定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定于公历12月25日,东正教定于1月6日。
- 7.
基督徒释义:基督徒(希腊语:Χριστός,拉丁语:Christianus,英语:Christian),是跟随基督教、天启宗教以及拿撒勒的耶稣的生平与教诲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教徒的统称。
- 8.
基督教释义:⒈即基督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原为犹太教一宗派。信奉上帝(或称天主)和救世主耶稣,以犹太教经典作为《旧约全书》,基督教会编纂的经典作为《新约全书》,合称《圣经》。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1—2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帝国。4世纪被定为国教。在欧洲封建化的过程中,传播到欧洲各国,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1054年分裂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和东正教。16世纪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许多新教派,合称新教。欧洲国家向外殖民扩张时,传到亚洲、美洲。按其信仰人数和地域分布情况,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⒉在许多
- 9.
大主教释义:基督宗教主教级 别之一。 在天主教、英国圣公会(新教的一派)和东正教会内,一般都是管理一个大教区的主教,领导区 内各个主教(原名各不相同,都译作大主教)。
- 10.
大品释义:⒈指佛经之全本或繁本,与节略本的“小品”相对。⒉佛经名。即《大品般若经》。亦泛指佛经。⒊又译作“高级神品”。天主教、东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品位。东正教一般把主教、神甫和助祭列为大品,而天主教一般把副助祭也列入大品。
- 11.
拉丁弥撒释义:“解散,离开”,来源于弥撒中的最后一句话:“Ite,missa est”,即“仪式结束,你们离开吧”。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礼,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指的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
- 12.
教阶制释义: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等级和教务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分为主教、神父、助祭三个等级,主教中又分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大主教和一般主教等,各有管辖区域(教区)。东正教会的首领称为宗主教(或牧首)。
- 13.
斯洛文尼亚人释义:斯洛文尼亚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约216万人(1985年)。讲斯洛文尼亚语。多信天主教,部分信东正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 14.
晚课释义:⒈东正教会日课的最后部分。 ⒉和尚晚上念经。
- 15.
正教释义:基督教的一派。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命为“正宗的教会”,所以叫正教或东正教。
- 16.
神父释义:也译作神甫、司铎。 天主教、东正教的神职人员。职位在主教之下,通常是一个教堂的管理者,主持宗教活动。
- 17.
神甫释义:天主教、东正教的神职人员。过去也作神父。也叫司铎。
- 18.
神职人员释义:天主教、东正教等教会中负责宗教事务的专职人员。
- 19.
阿塞拜疆释义:⒈西亚内陆国。 在外高加索地区。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713万(1990年)。首都巴库。全境一半以上为山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⒉正式名称阿塞拜疆共和国。⒊阿塞拜疆国旗西亚国家。面积:86,600平方千米。人口:约8,105,000(2001)。首都:巴库。阿塞拜疆人具有突厥血统,最早可追溯至11世纪塞尔柱人的移民,带来更进一步的种族混合,包括伊朗人;俄罗斯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语言:阿塞拜疆语(官方语言)和俄语。宗教: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东正教。货币:马纳特。多种不同的地貌是该国的特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