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史 [fǔ shǐ]
1.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郑玄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府史 引证解释
⒈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引《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郑玄 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有司,郡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
宋 司马光 《知人论》:“谨盖藏,吝出纳,治文书,精会计,此府史之职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君服》:“府史之类,即庶人在官者。”
府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藏释义:主管库藏财物。唐 杜牧《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墓志铭》:“明年,弘、公武 继卒,主藏奴与吏讼於御史府。”《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庄宗 岁时自 魏 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 承业 主藏,钱不可得。”宋 秦观《论议上》:“差役之法虽曰迭任,府史胥徒之士率数年而一更;然而捕盗者奔命不遑,主藏者备偿无筭。”
- 2.
制策释义: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宋 苏轼《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 3.
百族释义:⒈百姓。 《周礼·地官·司市》:“大市日昃而市,而族为主。”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族,百姓也。”《韩非子·难二》:“是以百族之子於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汉 张衡《西京赋》:“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参见“百姓”。⒉古代府史以下的吏役。《周礼·秋官·大司寇》:“涖誓百官,戒于百族。”郑玄 注:“百族,谓府史以下也。”
- 4.
管库释义:⒈亦作“筦库”。 管理仓库。《礼记·檀弓下》:“﹝ 文子 ﹞所举於 晋国 管库之士,七十有餘家。”郑玄 注:“管库之士,府史以下官长所置也,举之於君,以为大夫士也。”《文心雕龙·事类》引 三国 魏 刘劭《赵都赋》:“公子之客,叱劲 楚 令歃盟;管库隶臣,呵强 秦 使鼓缶。”明 吴骐《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养蛇将螫手,筦库遂探囊。”⒉指保管仓库的役吏。《陈书·后主纪》:“王公已下,各荐所知,旁询管库,爰及舆皁,一介有能,片言可用,朕亲加听览,佇于启沃。”宋 王安石《上相府书》:“故輒上书闕下,愿滨先
- 5.
胥士释义: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 6.
贾民释义:古代由商人担任的物价管理人员。 《周礼·地官·司市》:“以贾民禁伪而除诈。”郑玄 注:“贾民,胥师、贾师之属,必以贾民为之者,知物之情伪与实诈。”孙诒让 正义:“然则此贾民即谓胥师至肆长诸市吏,以其辟役在市之贾人为之,别於它官府之府史胥徒等,为庶人在官者,故谓之贾民。”
- 7.
附同释义:谓结党同谋。《后汉书·方术传序》:“郑兴、贾逵 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败。”《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又中黄门 南阳 王康,先为太子府史,及 长乐 太官丞京兆 王国 等并附同於 程。”胡三省 注:“附同者,既相党附,又与之同谋。”
- 8.
鸣将释义:谓鸡鸣啼而率群。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宣帝 黄龙 元年,未央殿 輅軨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化而不鸣,不将,无距。元帝 初元 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冠距鸣将。”颜师古 注:“将谓率领其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