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炬 [bǎo jù]
1. 蜡烛的美称。
宝炬 引证解释
⒈ 蜡烛的美称。
引《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宝地普现妙光云,宝炬燄明如电发。”
唐 罗隐 《台城》诗:“宴罢明堂烂,诚成宝炬残。”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宝炬密香,玉卮波灩,醉拥笙歌夜深院。”
《再生缘》第十七回:“但见那,洞房铺设似仙乡,宝炬高烧近緑窗。”
宝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千牛刀释义:刀名。 语本《庄子·养生主》:“﹝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后因以“千牛刀”称锋利的刀,亦代称御刀。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箴戒》:“时 杨玉夫 见 昱 醉无所知,乃与 杨万年 同入毡幄中,以千牛刀斩之。”《北史·魏纪五》:“丙午,帝率 南阳王 宝炬、清河王 亶、广阳王 湛、斛斯椿 以五千骑宿於 瀍 西 杨王 别舍,沙门都维那 惠臻 负璽持千牛刀以从。”《通典·职官十》“左右千牛卫,后汉 有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因以名职”原注:“谢绰《宋拾遗》有千牛刀,即人君防身刀也。”
- 2.
春台戏释义:春季祈农祥之戏,常于旷野搭台演出。 清 顾禄《清嘉录·春台戏》:“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臺旷野,醵钱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臺戏,以祈农祥。蔡云《吴歈》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乾。落灯便演春臺戏,又引閒人野外看。’”
- 3.
西魏释义:朝代,公元535—556,文帝元宝炬所建,建都长安。 见〖北魏〗。
- 4.
负玺释义:⒈背负玺印。谓随侍皇帝左右。《晋书·职官志》:“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璽陪乘,不带剑,餘皆骑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帝﹞遂帅 南阳王 宝炬、清河王 亶、广阳王 湛 以五千骑宿於 瀍 西,南阳王 别舍沙门 惠臻 负璽持千牛刀以从。”⒉指近侍官。唐 李峤《让地官尚书表》:“行膺负璽之任,遂服专车之宠。”唐 崔致远《谢落诸道监铁使加侍中兼实封状》:“许登负璽之班资,不替拥旄之宠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