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德 [xián dé]
1. 善良的德行。
英[ virtue; ]
2. 贤惠。
英[ virtuous; ]
贤德 引证解释
⒈ 善良的德行。
引《易·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伏以阁下贤德之盛,而所施为在於天下。”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晋 公子贤德闻於天下,且重瞳駢胁,大贵之徵,不可以寻常子弟视也。”
苏曼殊 《焚剑记》:“﹝吾父﹞娶吾母 沉氏,颇有贤德,为乡党所推。”
⒉ 指有美德的人。
引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乞妙选贤德,以为宫僚。”
⒊ 贤惠,有美德。
引明 汪廷讷 《狮吼记·闹词》:“怎把贤德的妻儿駡一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自从我寡了,他天天总对我哭两三次,却并不是哭儿子,哭的是我,只説怪贤德的媳妇,年纪又轻,怎么就叫他做了寡妇。”
叶紫 《星》第一章:“梅春 姐对于丈夫是不能说不贤德的,她自始至终没有向人家说过丈夫半点错过。”
国语词典
贤德 [xián dé]
⒈ 良善的品行。
引《易经·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舜王治世,举八元、八恺,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
贤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主释义:贤德的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若见 费 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费 来如归,南氏 亡矣。”《新唐书·吐蕃传上》:“帝召见问曰:‘赞普 孰与其祖贤?’对曰:‘勇果善断不逮也,然勤以治国下无敢欺,令主也。’”严复 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事莫难於取人之天下,而 黄帝、顓頊、帝嚳、尧、舜、禹、汤、文、武、高、光 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内助而兴。”
- 2.
令母释义:贤德的母亲。
- 3.
元君释义:⒈贤德的国君。 ⒉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⒊祖先。
- 4.
八及释义: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 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 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 八人。
- 5.
兴贤释义:⒈推举有贤德的人。 参见“兴能”。⒉发扬贤德。
- 6.
内辅释义:⒈在朝中辅弼君主。⒉指后妃贤德,能内佐君主。⒊太监。
- 7.
凤起释义:凤凰起飞。 亦喻贤德之人兴起。
- 8.
哲妇释义:⒈多谋虑的妇人。⒉有贤德的妇女。
- 9.
屈尊敬贤释义: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 10.
工容释义:女工和容貌。《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夫人 朱氏,生育数胎,止留得一个女儿,年方一十九岁,工容贤德俱全。”《玉娇梨》第二回:“近闻得 白年兄 有一令爱,工容才华俱称絶世。”
- 11.
德举释义:犹善行,美善的措施。谓以贤德为标准荐举人才。南朝 梁 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风,臣忘 子臧 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左传·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杨伯峻 注:“穆公 之意,盖以让国是德,宣公 以国让於己,己亦让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 12.
德称释义:贤德的声誉。
- 13.
德齿释义:指贤德而年高的人。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宋 王巩《闻见近录》:“前人每子弟及冠,必置盛饌,会乡党之德齿,使将冠者行酒。”
- 14.
思贤若渴释义:思思念。贤德才兼备的人。若渴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极其思念有才德的人。形容求贤心切。
- 15.
房帏释义:亦作“房闈”。寝室;闺房。亦借指夫妻间的情爱。《明史·申佳胤传》:“死於疾,死於利,死於刑戮,於房幃,於鬭战,均死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公主·驸马再选》:“公主嫠居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幃事。”《东周列国志》第三四回:“夫人割房闈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妾所以乐得良人者,非不能甘岑寂也……挂名君籍,当为君奉事老母,作内纪纲。若房闈之乐,请与别人探讨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夫房幃秘地,男女幽期,曖昧难明,嫌疑易起。”
- 16.
无盐释义:⒈缺盐。 ⒉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⒊亦称“无盐女”。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⒋古地名。⒌复姓。
- 17.
朝歌屠叟释义:比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
- 18.
木渐释义:谓树木向上生长。语出《易·渐》:“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后因以“木渐”比喻君子以道义为根基,德业日新。
- 19.
杖贤释义:依靠贤德的人。
- 20.
椒兰释义:⒈椒与兰。皆芳香之物,故以并称。⒉比喻美好。⒊喻美好贤德者。⒋后妃居住处。亦代指后妃。⒌指楚大夫子椒和楚怀王少弟司马子兰。二人均为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