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证候 证候的意思
zhènghòu

证候

简体证候
繁体證候
拼音zhèng hòu
注音ㄓㄥˋ ㄏ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1)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组词】:证明。保证。证实。作证。对证。论证。人证。物证。(2) 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组词】:证据。凭证。证书。出入证。证章。有诗为证。证券。

hòu,(1) 等待。【组词】: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2) 看望,问好。【组词】:伺候。问候。(3) 时节。【组词】:时候。气候。候鸟。候虫。(4)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组词】:火候儿。症候。(5)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例句】:候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

基本含义

指某种迹象或现象可以作为判断某种情况或事物的依据。

证候的意思

证候 [zhèng hòu]

1. 气象;天象。

2. 犹征象。

4. 症状。

证候 引证解释

⒈ 气象;天象。

《晋书·天文志上》:“张平子、陆公纪 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

⒉ 犹征象。

元 贯云石 《醉高歌过喜春来·题情》曲:“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⒊ 症状。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撰《效验方》五卷,具论诸病证候,因药变通。”
《全元散曲·赏花时》:“卧枕着牀染病疾,梦断魂劳怕饮食,不索请名医,沉吟了半日,这证候儿敢蹺蹊。”
胡适 《慈幼的问题》:“顺利的生产有时还不免危险,稍有危难的证候便是有百死而无一生。”


国语词典

证候 [zhèng hòu]

⒈ 疾病的症状。元·关汉卿明·高明也作「症候」、「症候」。

《窦娥冤·第二折》:「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证候自知。」
《琵琶记·第二八出》:「写,写不得他苦心头;描,描不出他饥证候。」


证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焦病证释义:证候。
    • 2.
      中医正治释义:谓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逆治”。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 3.
      二阳并病释义:病证名。 指伤寒一经病证未解,而另一经证候又见者。
    • 4.
      八证释义:中医学名词。我国古代中医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把各种疾病的复杂表现综合归纳为八种不同的证候,即寒、热、表、里、虚、实、邪、正。
    • 5.
      外燥证释义:感受燥邪或机体津液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 6.
      大厥释义:属“中风”的病症。 指中风卒倒,昏迷不醒的证候,与“厥证”昏倒不久即行复苏的症状有别。
    • 7.
      天行症候释义:见“天行证候”。
    • 8.
      小儿厥证释义:病证名。指小儿真元虚,手足厥冷的证候。
    • 9.
      小儿札目释义:证名。 指小儿两眼不时眨动的证候。
    • 10.
      少阴寒化释义:中医理论术语,为伤寒少阴病的病理变化。指少阴心肾阳虚阴盛,从阴化寒的证候。
    • 11.
      手足汗出释义: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治疗。
    • 12.
      白苔释义:白苔可见于多种情况,故仅以白苔辨证较为困难,还应结合舌苔的润燥,舌质的深浅以及全身证候而进行判断。
    • 13.
      筋绝释义:中医学危重证候之一。指虚劳死证,表现有魂惊虚恐,手足爪甲青紫,并伴有呼骂不休等。
    • 14.
      肾气虚释义: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气亏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
    • 15.
      胃阴虚释义: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 16.
      胆虚寒释义:胆虚寒一种证候名。
    • 17.
      阳盛释义:阳热亢盛、偏胜。 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燥、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证候(zheng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证候是什么意思 证候读音 怎么读 证候,拼音是zhèng hòu,证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证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