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端 [èr duān]
1. 两种主意。气与魄。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或两种人物。
二端 引证解释
⒈ 两种主意。
引《战国策·东周》:“西周 之欲入寳,持二端。”
鲍彪 注:“言东兵急则入,不急则已。”
⒉ 气与魄。
引《礼记·祭义》:“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孔颖达 疏:“二端既立者,谓气也魄也,既见,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
⒊ 事物的两个方面。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二端》:“《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异也。”
⒋ 两个或两种人物。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未深思於五难,先自擅於二端。”
倪璠 注:“二端,帝常自比 诸葛 桓温,唯 张纘 许焉。是二端。又曰:‘我韜於文士,愧於武人。’亦是二端。”
二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两释义:⒈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汉 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⒉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
- 2.
一本释义:⒈同一根本。《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朱子语类》卷九:“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本。”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仁、义、忠、孝,固无非性者,而现前万殊,根原一本。”许地山《凶手》第一幕:“奴是念着他们俩是一本之亲,而且老公公遗下的产业至今还没分析,论理应该供给他。”⒉完全根据。《新五代史·职方考》:“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容,岂非一本於道德哉!”宋 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发祥其德,无可以称;思所以报,一本於心。”明 王守
- 3.
六节释义:⒈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⒉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
- 4.
半导体二极管释义:又称“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二端器件。按材料分有锗、硅或砷化镓;按结构分有点接触、pn结、pin、肖特基势垒、异质结;按原理分有隧道、变容、雪崩和阶跃恢复等。主要用于检波、混频、参量放大、开关、稳压、整流等。光通信发展后,出现发光、光电、雪崩光电、pin光电、半导体激光等二极管。
- 5.
压舌板释义:医师使用的二端圆形薄木片,主要作咽部视诊用。
- 6.
徙戎释义: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清 项□□《<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江统 蒿目而生忧。”
- 7.
末眷释义:谓眷顾。唐 韦嗣立《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诗:“末眷诚未易,佳游时更敦。”唐 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仇兆鳌 注引 张綖之 曰:“奉末眷,蒙眷顾也。”
- 8.
贰端释义:二端。 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