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收纳 收纳的意思
shōu

收纳

简体收纳
繁体收納
拼音shōu nà
注音ㄕㄡ ㄋ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ōu,(1) 接到,接受。【组词】: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2) 藏或放置妥当。【例句】: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3)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组词】:收割。收成。麦收。(4) 招回。【组词】:收兵。收港。(5) 聚,合拢。【组词】:收容。收理。收集。(6) 结束。【组词】:收尾。收煞。收盘。(7) 逮捕,拘押。【组词】:收捕。收监。收押。收审。(8)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组词】:收束。收心。收伏(亦作“收服”)。

nà,(1) 收入,放进。【组词】:出纳。藏污纳垢。(2) 接受。【组词】:采纳。笑纳。纳谏。(3) 享受。【组词】:纳福。纳凉。(4) 缴付。【组词】:纳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组词】:纳鞋底。(6) 姓。

基本含义

整理、归纳、收集。

收纳的意思

收纳 [shōu nà]

1. 收进,留下。

悉数收纳。
收纳现金。

[take in;]

收纳 引证解释

⒈ 收留,容纳。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收纳学士大夫用之,不求其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廷议诸臣,恐以收纳逃亡启边衅。”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

⒉ 收集。

鲁迅 《<三闲集>序言》:“现在我将那时所做的文字的错的和至今还有可取之处的,都收纳在这一本里。”


国语词典

收纳 [shōu nà]

⒈ 收留容纳。

《西游记·第四回》:「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国朝俄罗斯盟聘记》:「廷议诸臣,恐以收纳逃亡启边衅。」

支出


收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收入释义:⒈收进来:每天收入的现金都存入银行。⒉收进来的钱:财政收入。个人的收入有所增加。

收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支出释义:⒈付出去;支付。 ⒉支付的款项:尽量控制非生产性的支出。

收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仓场释义:⒈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⒉农家的仓房场圃。
    • 2.
      大邪王释义:一柄与天为敌且具备吞天灭地鬼神辟易的无上气焰的绝世邪兵,更有一套天下无敌的绝世邪功——邪王十劫收纳其中,堪称天下第一邪刀。
    • 3.
      实收释义:⒈官库收纳银两后所发给的收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本来各处办捐的老例,係先填一张实收,由捐局汇齐捐款,解到部里,由部里填了官照发出来,然后由报捐的拿了实收,去倒换官照。”⒉实际收入。《清会典事例·户部·海运》:“奏准:收买餘米,即由 江 南委员,按船将收买餘米数目,单报坐粮厅,兑竣正米之后,即斛收此项餘米,仍将实收若干,知会 江 南委员,照数发价,以归简速。”
    • 4.
      家状释义: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唐 无名氏《秀师言记》:“崔 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筓,供奉与他取家状,到府日,求 秦 晋 之匹可乎?”《宋史·选举志一》:“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清 赵翼《题竹初自述文》诗:“竹初 自述文,亦以代家状。”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唐选人家状即今履历》:“所云家状,即今之履歷、亲供也。”
    • 5.
      将引释义:⒈引导;带领。⒉扶助收纳。
    • 6.
      慑詟释义:威胁,恐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自 徐怀礼 为首,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7.
      收拊释义:收纳抚慰。
    • 8.
      收房释义:谓收纳为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 陆观察 ﹞已经和他鬼混得不少,就差没有光明正大的收房。”巴金《家》三一:“后来丫头有了孕才肯把她收房。”杨朔《“阅微草堂”的真面目》:“(佃户的)女儿长得俊,地主当然可以随意收房。”
    • 9.
      收掇释义:收纳起用。
    • 10.
      收用释义:⒈容纳使用。 ⒉指招收录用。⒊旧谓主人收纳婢女为偏房。
    • 11.
      收纳释义:收进来;收容:如数收纳。
    • 12.
      收造释义:收纳,收集。
    • 13.
      正头释义:⒈明 时廊房内主持收纳钱钞的人。明 沉榜《宛署杂记·廊头》:“本县每季轮委佐领官一员,总领其事;选之廊房内住民之有力者一人,僉为正头。计应纳钱钞,敛银收买本色,径解内府天财库交纳,以备宴赏支用。以其为廊房钱钞之头也,故曰廊头。”⒉旧时女子把头发挽束在头顶上,以示成人。此种发式称为正头。《海上花列传》第四三回:“浣芳 梳的两隻丫角,比 丽娟 正头,终究容易。”《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再歇两年,金凤 梳仔个正头。”⒊犹正式的。《红楼梦》第四六回:“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赵树理《李家庄的
    • 14.
      漕折释义: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 明 正统 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明 袁宏道《逋赋谣》:“苏州 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
    • 15.
      煽结释义:煽惑笼络。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江苏民变档案》:“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16.
      理匦使释义: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 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匭院”。
    • 17.
      盐厘释义: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 咸丰 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清史稿·食货志四》:“陕西 花马池 盐课,向由布政使收纳。及 同治 十二年,宗棠 为 陕甘 总督,因西陲用兵,改课为釐,在 定边 设局抽收,名曰 花定 盐釐,於是 陕西 盐利归於 甘省。”
    • 18.
      肘部释义: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头静脉与前臂外侧皮神经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贵要静脉与前臂内侧皮神经行于肌腱内侧。肘正中静脉通常从头静脉斜向上内,连于贵要静脉,吻合呈“N”形;或由前臂正中静脉至肘前区分为头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呈“Y”形分别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上述静脉管径粗大、位置表浅,比较固定,是临床上作静脉穿刺及导管插入的常用部位。肘浅淋巴结位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贵要静脉附近,又名滑车上淋巴结;收纳手与前臂尺侧半的浅淋巴,其输出管注入腋淋巴结。
    • 19.
      襃纳释义:亦作“褒纳”。 赞赏收纳,嘉许采纳。《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元初 中,復上縑万匹,以助国费,邓太后 下詔襃纳焉。”《新唐书·刘仁轨传》:“贞观 十四年,校猎 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 諫曰:‘……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璽书褒纳。”《明史·赵彦传》:“有传我大 清 兵欲入 喜峰口 者,彦 忧之,画上八事,帝皆襃纳。”
    • 20.
      记算释义:记帐和算帐。 明 黄淳耀《自监录二》:“杨椒山 年十一岁,即能代兄收粮,收纳记算,卯酉点查,俱不错误。”

收纳(shoun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收纳是什么意思 收纳读音 怎么读 收纳,拼音是shōu nà,收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收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