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德 [nèi dé]
1. 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
3. 妇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内德 引证解释
⒈ 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
引《管子·心术下》:“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
《史记·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⒉ 妇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引南朝 梁 任昉 《王贵嫔哀册文》:“坤载既厚,内德云助。”
《陈书·皇后传序》:“然受命继体之主非独外相佐也,盖亦有内德助焉。”
国语词典
内德 [nèi dé]
⒈ 内在的德性。
引《诗经·卫风·芃兰》唐·孔颖达·正义:「而内德不称,无礼以行之。」
《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⒉ 后妃之德。南朝梁·任昉〈王贵嫔哀策文〉:「坤载既厚,内德之助。」也作「坤德」。
引《陈书·卷七·皇后传·序》:「然受命继体之主,非独外相佐也,盖亦有内德助焉。」
内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守文释义:本谓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传·文公九年》:“继 文王 之体,守 文王 之法度。”《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也。”司马贞 索隐:“守文犹守法也,谓非受命创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为之主耳。”晋 陆机《辩亡论》上:“虔修遗宪,政无大闕,守文之良主也。”《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 唐 史臣称 崇 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兴也。”宋 王安石《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汉文
- 2.
继体释义:⒈嫡子继承帝位。 《史记·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司马贞 索隐:“继体谓非创业之主,而是嫡子继先帝之正体而立者也。”⒉泛指继位。《汉书·师丹传》:“先帝暴弃天下而陛下继体,四海安寧,百姓不惧。”《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仁宗 继体保成,致天下于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德可谓极矣。”⒊犹言子女。北周 庾信《伤心赋》:“至於继体,多从夭折。”清 唐孙华《王鹤尹挽诗》之二:“拨遣閒愁聊顾曲,縈牵继体暗沾巾。”
- 3.
羔羊素丝释义:《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 传:“小曰羔,大曰羊。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孔颖达 疏:“毛 以为 召南 大夫皆正直节俭。言用羔羊之皮以为裘,缝杀得製,素丝为英饰,其紽数有五。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跡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后因以“羔羊素丝”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与外仪并美。
- 4.
黄中释义:⒈心脏;内德。 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为黄为中央正色。心居五脏之中,故称黄中。⒉中间黄色。⒊指皇帝。
- 5.
黄裳释义:⒈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⒉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