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理 [zhèng lǐ]
1. 政治。
例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political affairs;]
政理 引证解释
⒈ 谓为政之道。
引《鬼谷子·本经阴符》:“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
唐 韩愈 《应所在典帖良人男女等状》:“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既乖律文,实亏政理。”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故当时政理清明,风俗淳厚。”
⒉ 谓有卓越的政绩。
引《后汉书·张衡传》:“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 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⒊ 政治。
引《管子·重令》:“兵虽彊,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理’下文作‘治’,此作‘理’者, 唐 人避讳,而后儒未订也。”
政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科释义:⒈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⒉明
- 2.
单父琴释义:汉 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 治 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 3.
器能释义:犹才能。《后汉书·庞参传》:“尚书僕射 虞詡 荐 参 有宰相器能,以为太尉,録尚书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宋 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然念臣业文之外,蔑有器能,知命之年,别无嗜好。”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同父论曹瞒之非》:“刘巴 彭羕 之流,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 4.
女谒释义:⒈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謁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汉 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唐 王维《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宗 之时,后宫用事,女謁寖盛,主柄潜移。”⒉泛指通过有权势的妇女干求请托。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十二月》:“福建 提盐 李承迈 本假女謁,交通权臣……伏望併赐罢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赃吏 吕应问、韩禧 皆满数万,颐浩 既受女謁,遂令移狱。”参见“妇謁”。⒊指女宠。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
- 5.
岁功释义:⒈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南朝 宋 沉约《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明 宋濂《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⒉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
- 6.
愚公谷释义: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宋 龚鼎臣《东原录》:“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萧条羽客家。’”清 戴移孝《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甘为 郑
- 7.
抚世酬物释义:指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 8.
浮窳释义:游荡懒惰。唐 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抑浮窳,禁蟊食。”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兄云惧富人流为工商浮窳,盖其急而不均,则有此尔。”《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蜀 土虽安,其民浮窳易扰,愿谨择忠厚者为长吏,使镇抚之。”
- 9.
淫泆释义:⒈亦作“淫佚”。恣纵逸乐。《书·多士》:“嚮于时 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孔 传:“大为过逸之行,有恶辞闻於世。”《国语·越语下》:“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唐 拾得《诗》之三三:“唯贪淫泆业,此辈实堪伤!”陕魔《兴办西北实业要论》第一章:“若近世盛称 穆勒、亚丹·斯密 诸辈,或以经济大家名,或以致富奇书著,迹其所实,无非绞万姓之脂膏,供少数人之淫佚。”⒉淫荡;淫乱。《礼记·坊记》:“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坊民,民犹淫泆而乱於族。”汉 刘向《说苑·政理》:“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兴
- 10.
淫猎释义:⒈纵情游猎。《穀梁传·桓公六年》:“陈侯 憙猎,淫猎于 蔡,与 蔡 人争禽。”范宁 注:“淫猎,谓自放恣遗失徒众。”⒉滥加猎取,搜取。明 王廷相《<杜研冈集>序》:“而《风》、《雅》、《典》、《謨》,幸存轨式,观其拟论中正,义旨疏朗,人纪、天道、性情、政理之外无淫猎焉。”
- 11.
相谤释义:互相诽谤。 《左传·襄公六年》:“宋 华弱 与 乐轡 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汉 刘向《说苑·政理》:“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
- 12.
诚质释义:诚实、质朴。《汉书·郊祀志》:“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隋书·礼仪志一》:“良由天神高远,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若非市井之征,则捨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推以诚质,示以恩惠,严责吏以法,如所陈一社一村之制,递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实?”
- 13.
贵身释义:⒈谓贵惜自身。 《老子》:“故贵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朱谦之 校释引 严可均 曰:“‘故贵身於天下’,《御注》作‘贵以身为天下’,与 王弼 同。河上 作‘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北齐 刘昼《新论·清神》:“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贵身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乐道而忘贫。”唐 宋之问《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安平王宴别序》:“以为时和政理,实探道之期;贱物贵身,尚延龄之术。”明 赵南星《寿西渠李老亲家八十序》:“深山穷皋之中,往往有隐人焉,遗荣贵身,逃世独处。”⒉谓使自身为人所
- 14.
远猷释义:长远的打算;远大的谋略。语出《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孔 传:“远汝谋,思为长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而遽追 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晋书·汝南王亮传》:“大司马、汝南王 亮 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将凭远猷,以康王化。”明 吴易《少保戚公继光》诗:“远猷振华夏,定策为周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远猷辰告,始于出使诸公,继之者乃有枢臣疆吏。”
- 15.
迨及释义:⒈达到。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苟耳目所闻知,心力所迨及,少关政理,輒以陈闻。”⒉等到。晋 陆机《长歌行》:“迨及岁未暮,长歌承我闲。”南朝 宋 刘铄《拟孟冬寒气至诗》:“迨及凉风起,行见寒林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 16.
阿郑之化释义:指 子奇 治 东阿 而使 东阿 大化,子产 相 郑 而使 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事见 汉 刘向《说苑·政理》。此偏指 子奇 治 东阿 事。
- 17.
鞠凶释义:⒈亦作“鞠訩”。 极大的灾祸。鞠,通“鞫”。《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訩。”高亨 注:“鞠訩,穷凶,极凶,最大的灾凶。”晋 挚虞《太康颂》:“天难既降,时惟鞠凶。”宋 叶适《祭陈君举中书文》:“公既弃我,又遭鞠凶。”明 朱鼎《玉镜台记·赏雪》:“暴虎当年罹鞠訩,一朝脱悔喜重重。”清 方苞《七思·妻蔡氏》:“踰岁昊天兮降鞠凶,吾父康强命亦终。”⒉谓告诫将有灾祸。《汉书·刘向传》:“日月鞠凶,不用其行。”颜师古 注:“鞠,告也。言日月不用其常行之道以告凶灾者,由四方之国无政理,不能用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