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 [sì wéi]
1. 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英[ four moral standards in ancient times; ]
2. 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例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
英[ northeast,southeast,southwest,and northwest; ]
3. 指四方。
例流落四维。
英[ all sides; ]
4. 即四肢。
例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英[ limbs; ]
四维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以礼、义、廉、耻为治国之四纲,称为“四维”。
引《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鹖冠子·道端》:“与天与地,建立四维,以辅国政。”
陆佃 注:“礼、义、廉、耻,谓之四维。”
《北史·隋纪下论》:“淫荒无度,法令滋彰,教絶四维,刑参五虐。”
王闿运 《上征赋》:“嗟四维之陵迟,盖上教之失礼。”
⒉ 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
引《淮南子·天文训》:“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
《晋书·地理志上》:“天有四维,地有四瀆。”
⒊ 指四方。
引唐 欧阳詹 《早秋登慈恩寺塔》诗:“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宋 苏辙 《祭亡兄端明文》:“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如鸿风飞,流落四维。”
明 宋濂 《重刻护法论题辞》:“被髮狂奔,不辨四维。”
⒋ 指四方边境。
引《南齐书·褚渊传》:“世惟多难,事属雕弊,四维恇扰,边氓未安。”
宋 范仲淹 《明堂赋》:“惧四维之有艰,尚疮痍而百辛。”
⒌ 古代一种棋戏。
引晋 李秀 《四维赋序》:“四维戏者,卫尉 挚侯 所造也。画纸为局,截木为棊。取象元一,分而为二;準阴阳之位,拟刚柔之象,而变动无为,生乎其中。”
国语词典
四维 [sì wéi]
⒈ 语出指礼、义、廉、耻四种中国立国的纲维。
引《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史记·卷六二·管晏传》:「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⒉ 东、南、西、北四方之隅。
引《西游记·第六回》:「天王各居四维,众天兵各挨排列阵去讫。」
四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乖乱释义:⒈变乱;动乱。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诸侯乖乱,楚 必大奔。”汉 贾谊《治安策》:“秦 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隋书·天文志中》:“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⒉反常。《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魏太史 屡奏天文乖乱。”清 戴震《原善》卷中:“当其气无乖乱,莫不衝虚自然也。”⒊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清史稿·傅喇塔传》:“諭责 富善 乖乱,夺爵。”
- 2.
六顺释义: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唐 李邕《兗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 3.
凋瘵释义:⒈衰败;困乏。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
- 4.
四维不张释义:四维不张是汉语词语,是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 5.
四维宇宙释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
- 6.
四维释义:⒈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管子·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古代统治者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故名。维:原指系物的大绳。⒉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也指四方或四方边境。
- 7.
四维空间释义:确定任何事物都需要四个坐标(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一个坐标)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这个概念是根据任何物质都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和时间不可分割而提出的。四维空间的几何学对相对论的广泛传播有重要作用。
- 8.
地维释义:⒈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列子·汤问》:“其后 共工氏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折天柱,絶地维。”南朝 宋 鲍照《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浹地维,倾润泻天潢。”⒉喻纪纲。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年当 晋 宋,运柜 周 隋,太山 覆而 崑崙 倒,天柱倾而地维絶。”严复《救亡决论》:“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
- 9.
官廪释义:⒈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宋 陆游《暑夜》诗:“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我这里深惭毛义微官廪,那些个少可酬 云英 逆旅情。”⒉国库里的粮食。《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发官廪振 凤州 水灾。”《宋史·王沿传》:“又体量 河朔 饥民,所至不俟詔,发官廪济之。”
- 10.
廉维释义:谓清廉的操守。语出《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清 顾炎武《赠林处士古度》诗:“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临财但苟得,不復知廉维。”
- 11.
心苗释义:⒈心,内心。元 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每日逐朝,记在心苗,办着一片虔心把香烧,将恁那恩来报。”明 杨珽《龙膏记·巧遘》:“镇日繫心苗。忆 飞琼 下碧霄,怕愁多瘦损如花貌。”清 金农《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眼界明来千嶂失,心苗开处九关通。”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她衰老的不光是外表,还有她那棵正在壮年的心苗。”⒉心意,心思。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三百口全家老少尽行诛剿,并没那半个儿剩落,还不厌你心苗。”明 张四维《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许杰《赌徒吉
- 12.
摧戕释义:摧折。 元 郝经《雁媒诗》:“奄忽一举尽,羽毛皆摧戕。”清 陈确《丙戌年蚕谣》:“亦有窶人,中道摧戕。”明 张四维《双烈记·决计》:“应知贼党自摧戕,看将军再整旧家邦。”
- 13.
更变释义:变更;改变。唐 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若此,则宇宙盖由乎一马,牵制尽在於四维。虽质文更变,而公共操持。”《红楼梦》第七四回:“只见 王夫人 气色更变,只带一个贴己小丫头走来,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冰心《寄小读者》十:“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
- 14.
杠衣释义:蔽车盖柄的布。《后汉书·舆服志上》:“景帝 中元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车轓……千石以上皁繒覆盖,二百石以下白布盖,皆有四维杠衣。”
- 15.
檐牙释义:⒈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 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縵迴,簷牙高啄。”一本作“檐牙”。宋 张元干《青玉案·燕赵端礼堂成》词:“天涯相遇鞭鸞凤,老去堂成更情重。月转簷牙云遶栋。”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喜鹊噪簷牙,好事来门下。”清 方文《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僕夫归渡口,林蔼拂簷牙。”⒉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檐牙压肩楼脚摇,惊起穴栋千年鴞。”许地山《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
- 16.
漂蓬释义:漂泊。谓飘转如同飞蓬。唐 杜甫《赠李白》诗:“秋来相顾尚漂蓬,未就丹砂愧 葛洪。”明 张四维《双烈记·引狎》:“谁怜身世漂蓬,每渍素綃有泪。”明 徐复祚《投梭记·折齿》:“惜取明时一荐雄,十年书剑任漂蓬。”
- 17.
烛天释义:⒈照耀天空。 晋 葛洪《神仙传·孙博》:“於是 博 以一赤丸子掷军门,须臾火起烛天。”宋 范成大《鄂州南楼》诗:“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元 张宪《黄金台》诗:“黄金臺,高且坚……黄金万斤光烛天。”冰心《再寄小读者》八:“今夜正是灯月交辉,焰火烛天。”⒉犹冲天。比喻气势极为高涨。明 张四维《双烈记·忠陷》:“秦老丞相 势焰烛天,炙手可热……必当顺其意旨,不可违逆。”
- 18.
纲维释义:⒈总纲和四维。比喻法度。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北齐书·循吏传·路去病》:“重以政乱时难,纲维不立,功臣内戚,请嘱百端。”《明史·张永明传》:“以整飭纲维为己任。”孙中山《兴中会宣言》:“盖 中国 今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⒉维系;护持。《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又深陈宜速召太尉 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世说新语·言语》“陶公 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刘孝标 注引《陶氏叙》:“侃 少有远概,纲维宇宙之志。”《魏书·彭城王勰传》:“诚宜永兼将相,以纲
- 19.
胙土释义: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孔颖达 疏:“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土,谓封之以国。”南朝 宋 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亡祖奉国威灵,董符戎重,尽心所事,尅黜祸乱,功参盘鼎,胙土南服。”明 张四维《双烈记·策封》:“更封妻荫子,加爵封王,分茅胙土。”
- 20.
苍浪释义:花白。唐 白居易《冬至夜》诗:“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鬚鬢转苍浪。”明 张四维《双烈记·写意》:“年迈已衰残,鬢髮苍浪骨髓乾。”清 黄景仁《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歌此》:“两丸鞭挞如电掣,苍浪素髮难施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