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 [sì wéi]
1. 四周;周围。
例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英[all around;]
四围 引证解释
⒈ 四面环绕。
引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西湖好处》:“﹝ 西湖 ﹞青山四围,中涵緑水,金碧楼臺相间,全似着色山水。”
元 贡奎 《偶成》诗:“瀲瀲横塘柳四围,雨餘来看緑阴肥。”
《冷眼观》第七回:“远远的看见有一所庄院,乌压压四围树木,遥见几缕炊烟。”
⒉ 四周,周围。
引唐 牟融 《登环翠楼》诗:“云树四围当户暝,烟嵐一带隔帘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郭沫若 《夕暮》诗:“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
四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脉释义:⒈亦作“一脉”。河流或山脉的一支。宋 惠洪《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许地山《换巢鸾凤》:“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⒉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元 张养浩《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清 万玉卿《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
- 2.
周合释义:⒈符合。⒉四围合拢。
- 3.
周帷释义:张设于四围的帐帘。
- 4.
周落释义:谓四围布下篱落。
- 5.
四围释义:周围:村子四围都是菜地。
- 6.
明楼释义:⒈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楼前有石几筵。清 顾炎武《再谒孝陵》诗:“突兀明楼峙,呀庨御殿开。”《清史稿·礼志五》:“咸丰 元年謁 东陵 ……入门皆由左,至明楼前行礼。”⒉碉楼。旧时北方乡居,楼房盖瓦者为暗楼;上层作雉堞形,供候望侦伺用者,称为明楼。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常守福,矫捷絶伦。少时尝见其以两足挂明楼雉堞上,倒悬而扫砖綫之雪,四围皆净。”
- 7.
晕状释义:形容四围光影、色泽的模糊情状。
- 8.
狙杙释义:⒈系猴的木桩。语本《庄子·人间世》:“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斩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见舶主説本国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杙,云犀前脚直,常倚木而息,木栏折则不能起。”⒉谓猴缘木。形容行动矫捷。
- 9.
盆山释义:指四围连成盆形的山峦。
- 10.
砖线释义:旧时在碉楼近雉堞处四围用砖镶成的凸出部分。 仰视状如线,故名。
- 11.
硃押释义: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柜式附》:“本官当堂亲验四围底盖俱无损裂及活孔缝痕,随验明锁钥,将锁门硃押,并柜口週围封固。”
- 12.
竹母释义:⒈带有笋芽的竹鞭。宋 赞宁《笋谱》:“今 吴 会 间八月,乡人往往掘土採鞭头为笋,向市而鬻,然终伤春笋,而且害竹母。”⒉指老竹。宋 陈造《山居》诗之四:“鸡孙当岁稔,竹母值秋阴。”清 方文《太湖咏竹题章明卿壁》:“竹母大如前,儿孙四围起,抽梢已过墙,密阴能暗几。”
- 13.
茶炊释义:用铜铁等制的烧水的器具,有两层壁,在中间烧火,四围装水,供沏茶用。也叫茶汤壶,有的地区叫茶炊子、烧心壶。
- 14.
虎视鹰瞵释义: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朱明 爲 漢 驅 元,一家天下,滿洲 從而攘之,以民族之公而行其私,君主專制,政敝而不能久存也。而况虎視鷹瞵,環于四鄰者,其爲優勝,百倍 滿 蒙,奈何爲之敝耶!”孙中山《兴中会宣言》:“方今强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 中華 五金之富、物産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邓中夏《新诗人的棒喝》诗:“青年们!醒来哟!谁在你们的四围,虎视鹰瞵的,磨牙吮血的?你们是处在一种什么环境?你们是负了一种什么责任?”
- 15.
黄台释义:⒈丘名。清 钱谦益《戏咏雪月故事短歌·穆天子》:“黄臺 高丘夜飞雪,白云西没 瑶池 碣。”⒉唐 李贤 所作的《黄台瓜辞》中的台名。明 高濂《玉簪记·投庵》:“黄臺休怨抱无瓜,瀟洒。且向空门中暂度年华。”清 赵翼《题九莲菩萨画像》诗:“飘絮犹歌杨白花,摘瓜几尽 黄臺 蒂。”傅尃《避地》诗之一:“瓜蔓黄臺一再摘,杨柳 白门 三四围。”参见“黄臺瓜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