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事 [nèi shì]
1. 宗庙祭祀之事。
2. 国内的事。
3. 指朝廷内的事。
4. 宫内的事。
5. 指家内的事。
7. 指方术之事。
内事 引证解释
⒈ 宗庙祭祀之事。
引《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孔颖达 疏:“内事,郊内之事也。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
孙希旦 集解:“内事,谓祭内神。”
⒉ 国内的事。
⒊ 指朝廷内的事。
引《国语·晋语八》:“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内事之邪,大夫之贪,是吾罪也。”
韦昭 注:“内,朝内也。”
⒋ 宫内的事。
引《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
贾公彦 疏:“王后六宫之内,有徵索之事,须通达於外官者,世妇宫卿主通之,使相共给付授之也。”
《三国志·蜀志·甘皇后传》:“先主 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
⒌ 指家内的事。
引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妇人主内事,不得相追随规过。”
⒍ 指方术之事。
引《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魏略》:“德林 亦就学,始精《诗》、《书》。后好内事,於众辈中最玄默。”
国语词典
内事 [nèi shì]
⒈ 国内的事。
引《谷梁传·庄公十一年》:「公败宋师于鄑。内事不言战,举其大者,其日, 成败之也。」
⒉ 宫内的事。
引《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
⒊ 家庭内的事。
引《红楼梦·第一四回》:「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
⒋ 祭祀宗亲内神的事。
引《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⒌ 秘事。
引《管子·大匡》:「夫国之乱也,智人不得作内事。」
内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兄释义: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申子 请仕其从兄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 竇婴者,孝文后 从兄子也。”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建翁 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复园嘉会图》:“紫袷衣倚柱而坐者为 唐星轂,垂钓者为从兄 实林。”
- 2.
内务释义:⒈指国内事务(多指民政):内务部。⒉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事务,如整理床铺、按规定放置衣物、做清洁卫生等。
- 3.
内卿释义:指光禄勋或光禄寺卿。因其所掌乃宫内事务,故称“内卿”。
- 4.
内坊释义:皇太子东宫所属官署之一,管理宫内事务。唐 开元 二十七年划属内侍省,改为内坊局,职务不变。《新唐书·百官志二》:“初,内坊隶东宫。开元 二十七年,隶内侍省,为局,改典内曰令,置丞。”
- 5.
内师释义:太子宫中宦官的头目。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寺人 惠墙伊戾 为太子内师而无宠。”孔颖达 疏:“内师者,身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知太子内事,为在内人之长也。”杨伯峻 注:“内师,盖太子宫内宦官之长,故为寺人。”
- 6.
内辞释义:⒈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范宁 注:“倡会者 卫,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⒉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⒊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
- 7.
同牀释义:⒈共床(而眠)。《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两人同牀卧。”唐 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草馆同牀宿,沙头待月归。”《东欧女豪杰》第四回:“子连 谦让一番,又谈了好些时事,直至自鸣鐘打了三下,方才同牀睡去。”⒉指女宠或娈童。《韩非子·八奸》:“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术。一曰在同牀。何谓同牀?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託於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牀’。”章炳麟《秦政记》:“嗟乎!韩非 道八姦,同牀、在旁、父兄皆与焉
- 8.
壸政释义:宫内事务;家政。
- 9.
外官释义:⒈古指外朝卿大夫。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 注:“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⒉宫外百官。非近侍之臣。与内官相对。《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懣。”颜师古 注:“外官谓非侍卫之臣也。”⒊或谓在外捍卫边境之官。参阅 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侯、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宋 梅尧臣《次韵奉和永叔谢
- 10.
外辞释义:⒈泛指显豁之辞。 《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锺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⒉对外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唐 孔颖达 疏:“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 11.
女职释义:⒈犹女功。 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⒉妇人、女子的职分。唐 房千里《杨娼传》:“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⒊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⒋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 12.
嫡室释义:⒈正寝之室。《后汉书·鲁丕传》:“臣闻《礼》,诸侯薨於路寝,大夫卒於嫡室。”李贤 注:“路寝、嫡室皆正寝。”⒉正妻。《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先主 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 先主 於 荆州,产 后主。”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玉磬山房文误》:“恭城 嫡室卒已三年,求所抚女为簉室,许焉。”
- 13.
巷伯释义:宦官,太监。 因居宫巷,掌宫内事,故称。《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预 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五:“李相公 林甫,当 开元 之际,与巷伯交通,权等人主。”
- 14.
总管释义:⒈全面管理:校内事务一时无人总管。后勤工作由老张总管。⒉全面管理事务的人。⒊旧时富豪人家管理奴仆和各项事务的人。
- 15.
隔年历释义:去年的历书。 比喻已失时效的废物。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四:“经义本儒者分内事,而一行作吏,则置之如隔年历;閒有作者,祇为子弟作嫁衣裳。陈启新 誚为‘敲门砖子’,非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