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侍 内侍的意思
nèishì

内侍

简体内侍
繁体內侍
拼音nèi shì
注音ㄋㄟ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shì, ◎ 伺候,在旁边陪着。【组词】:服侍。侍立。侍者(侍奉左右的人)。侍从。侍读(给帝王讲学的人)。侍坐。侍役(仆人)。

基本含义

指宫廷中侍奉皇帝的宦官或宫女。

内侍的意思

内侍 [nèi shì]

1. 太监。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enuch;]

内侍 引证解释

⒈ 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

《汉书·金日磾传赞》:“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同王子 洛 滨之岁,实惟 辟彊 内侍之年。”

⒉ 在宫中供使唤的人。

《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 党 乃縊杀内侍三人,以絶口语。”

⒊ 官名。 隋 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 唐 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 宋 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后因称宦官为内侍。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有《名宦録》,臣昔年於江南 无锡 道中,曾呈御览,内侍 梁九功 传旨‘知道’。”


国语词典

内侍 [nèi shì]

⒈ 在宫中侍奉,供使唤的人。

《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䃅传·赞曰》:「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

⒉ 职官名。隋唐时设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事务,大多任用宦官。自唐以后,专用于宦官,后世遂以内侍为宦官的专称。


内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局释义:唐 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唐书十六》:“ 唐 制:内侍省……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摈簿最;二曰宫闈,扈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僕,主供帐鐙烛;五曰内府,主中藏给纳。局有令有丞,皆宦者为之。”
    • 2.
      亚赛释义:类似,好似。汉剧《宇宙锋》第一场:“内侍臣掩红灯相府内过,灯光下见一女亚赛 嫦娥。”汪立波《“豹子”连长》:“﹝ 冯德峰 ﹞打起仗来,亚赛猛虎。”
    • 3.
      六省释义:指 唐 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祕书、殿中、内侍为六省。”
    • 4.
      关知释义:告知。《北齐书·高乾传》:“ 乾 虽求退,不谓便见从许。既去内侍,朝廷罕所关知,居常怏怏。”
    • 5.
      内司释义:⒈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⒉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⒊诸王府的属官。
    • 6.
      内坊释义:皇太子东宫所属官署之一,管理宫内事务。唐 开元 二十七年划属内侍省,改为内坊局,职务不变。《新唐书·百官志二》:“初,内坊隶东宫。开元 二十七年,隶内侍省,为局,改典内曰令,置丞。”
    • 7.
      内常侍释义:宫廷内官名。 秦 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汉 沿称中常侍。至 隋 改称内常侍。唐 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僕、内府等五局。《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以 杨思勗 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参阅《通典·职官九》。
    • 8.
      内御释义:⒈即女御。宫中女官。《列子·汤问》:“王以为实人也,与 盛姬 内御并观之。”⒉侍女。《仪礼·既夕礼》:“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浴。”郑玄 注:“内御,女御也。”贾公彦 疏:“以妇人称内故,以女御为内御。妇人不死男子之手,故知内御,女御也。天子八十一御妻亦曰女御,与此别也。”⒊指内侍之官。《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尹知章 注:“谓内侍之官也。”⒋谓与妇人同房。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三年丧不内御,礼之禁也。”《南史·后妃传上·宋顺陈太妃》:“明帝 素肥,晚年废疾不能内御,
    • 9.
      勑葬释义:宋 代大臣或贵戚死亡,皇帝遣内侍监护葬事,称“勑葬”。
    • 10.
      北司释义:指 唐 内侍省。因设在皇宫之北,故名。《新唐书·刘蕡传》:“方宦人握兵,横制海内,号曰‘北司’,兇丑朋挻,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 常痛疾。”《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卢钧 除 岭南,朝士皆相贺。以为 岭南 富饶之地,近岁皆厚赂北司而得之;今北司不挠朝权,陛下亦宜有以褒之。”
    • 11.
      十二金牌释义: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 比喻紧急的命令。
    • 12.
      发遣释义:打发,使离去。 《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 发遣 晋侯,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
    • 13.
      司香释义:⒈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⒉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 14.
      后省释义:⒈宋太宗 淳化 五年后对入内内侍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后省官闕,则以前省官补。”参见“内侍”。⒉宋神宗 元丰 八年后对门下、中书外省的别称。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齐愈 论 纲 不已”自注:“而 擢(李擢)以五月甲寅除给事中,在其后半月,不知何以録黄方过后省。”《宋史·职官志一》:“﹝门下省﹞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
    • 15.
      商货释义:犹货物。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正统 二年五月,御史 郑顒 奏 张家湾 宣课司及 崇文门 分司,商货贩到,积至数多,方命抽盘,不无停滞。”
    • 16.
      塌房释义:又名邸店。宋 以后寄存商旅货物的场所。商人、军队、官员、寺观都有开设,寄存者须向主人支付寄存和保管费用。宋 吴自牧《梦粱录·塌房》:“富豪内侍诸司等人家於水次起造塌房数十所,为屋数千间,专以假赁与市郭间铺席宅舍及客旅寄藏物货并动具等物。”《明史·食货志五》:“帝乃命於 三山 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
    • 17.
      宣引释义: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 必大 ﹞得旨,赴 东华门 祗候宣引。日已晡,闻有内宴,小黄门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后,忽宣入 选德殿。”宋 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 东华 去。似当年,文皇 亲擢,马周 徒步。殿上风霜生白简,下殿扁舟已具。怎不与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 绍熙 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
    • 18.
      宣锁释义: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下:“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
    • 19.
      宦官释义: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 20.
      宦者令释义:一个官名,主管宦官内侍的头目。

内侍(ne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侍是什么意思 内侍读音 怎么读 内侍,拼音是nèi shì,内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