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le liǎo,(1) 明白,知道。【组词】:明了。一目了然。(2) 完结,结束。【组词】:完了。了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组词】:看不了。办得了。(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组词】:写完了。(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组词】:刮风了。
1. 指了解或明白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一向;本来。一经了结。
⒈ 指了解或明白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参见“一了百了”。
引《南史·陆厥传》:“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曹 陆 又称竭情多悔,不可力强,今许以有病有悔为言,则必自知无悔无病之地,引其不了不合为闇,何独诬其一合一了之明乎?”
《景德传灯录·德韶国师》:“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⒉ 一向;本来。
引元 无名氏 《冻苏秦》楔子:“俺是庄农人家,一了説:若要富,土里做;若要饶,土里鉋。”
明 朱权 《荆钗记·获报》:“我一了説他娘儿两个,脑后见腮,定是无义之人。”
《水浒传》第十六回:“那汉道:‘我一了不説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⒊ 一经了结。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若得一了夙缘,万金不惜。”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我昨日还问他归期。他説是:‘大事一了,便整归装。’”
⒈ 向来、一向。
引《水浒传·第一六回》:「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楔子》:「我一了说你眼恼不好,果然不老实。」
⒉ 了结、完毕。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若得一了夙缘,万金不惜。」
1.总之,这一切叫人滋生着一种愿望,觉得自己生不如死,可以一了百了。
2.这最后一件事办完就一了百了了。
3.一去世,他的苦恼就一了百了了。
4.事情错综复杂,很难找到一个一了百了的解决办法。
5.他走了,对人世间是一了百了。
6.人死后,人们和他过去的恩恩怨怨也就一了百了了。
7.假如不幸,那泥土太重的话,他就会被压在里面,不过那样也好,也可一了百了。
8.译注的那句话,到乡下去吧,一了百了。说给我周围的人听。
9.抑或是一了百了,立即结束卡扎菲四十年的统治?
10.须知,养虎为患,今日,便让我们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11.战国后期,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12.统一了各地目不识丁的牧羊部落,用他的血肉建立了一只职业军队,令狡猾的希腊人俯首称臣。
13.我今年九十一了,看东西有如雾里看花,也就没兴趣看电影了。
14.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终于统一了认识。
15.与其窝在心里生闷气,不如大家当面把问题讲清楚,来个一了百了的解决办法。
16.只要一听到音乐开始召唤,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17.这项工程如果能在年底竣工,今年的工作任务就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