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仪 [zī yí]
1. 容貌,仪表。
3. 谓美好的仪态。
姿仪 引证解释
⒈ 容貌,仪表。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 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 疑其傅粉。”
《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引《本朝名臣传》:“钱若水 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
⒉ 谓美好的仪态。
引《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有姿仪,大音声, 侯太守 器之,以女妻焉。”
《新唐书·岑文本传》:“﹝ 文本 ﹞性沉敏,有姿仪。”
姿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投果释义:《晋书·潘岳传》:“岳 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 洛阳 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縈扰,投之以果,遂满载以归。”后以“投果”比喻妇女对美男子的爱慕。
- 2.
檀郎谢女释义: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谢女:晋代谢道蕴,聪慧过人,代指才女。 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
- 3.
法相释义:⒈古代皇宫选择妃嫔、宫女所规定的标准相貌。《后汉书·皇后纪序》:“汉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隋书·列女传·襄城王恪妃》:“妃姿仪端丽,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为妃。”《北史·王世充传》:“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观诸女,资质端丽合法相者,取正库及应入京物以聘纳之。”⒉旧时指骨法、相貌。汉 王充《论衡·骨相》:“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汉 王充《论衡·骨相》:“故 范蠡、尉繚
- 4.
王恭柳释义:《晋书·王恭传》:“恭 美姿仪,人人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后以“王恭柳”指美容仪者。
- 5.
秽杂释义:⒈秽亵。 《北齐书·冯翊王润传》:“润 美姿仪,年十四五,母 郑妃 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旧唐书·彭偃传》:“唯有僧尼,颇有秽杂。”宋 孔平仲《续世说·黜免》:“五代 李知损 仕 晋,以受赂謫 均州;仕 汉,以使 江 淮 行止秽杂,謫 棣州 司马。”金 王若虚《文辨》:“夫制誥王言也,而寓秽杂戏侮之言,岂不可罪哉!”⒉污浊而杂乱;杂乱。明 袁宏道《范长白》:“吏道秽杂如此,身非木石,安得不病,病又安得不即归也?”清 叶廷琯《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今 明 监本与 汲古阁 本皆无之,或后人亦因其秽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