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勿论 勿论的意思
lùn

勿论

简体勿论
繁体勿論
拼音wù lùn
注音ㄨˋ ㄌ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ù, ◎ 副词,不,不要。【组词】:请勿动手。勿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基本含义

不论,无论,无须考虑其他因素。

勿论的意思

勿论 [wù lùn]

1. 不追究;不谈。

勿论 引证解释

⒈ 不追究;不谈。

《旧唐书·裴度传》:“上曰:‘前事勿论,直言此时如何处置?’”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初听政,谓宰相曰:‘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姑勿论提倡出甚么道理,先问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迟。”


勿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勿论释义:不追究;不谈。《旧唐书·裴度传》:“上曰:‘前事勿论,直言此时如何处置?’”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初听政,谓宰相曰:‘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姑勿论提倡出甚么道理,先问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迟。”
    • 2.
      嗷曹释义:喧杂。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沿街勿论官民士庶,门放各种花炮,以示新年之意,各铺闭户,鼓乐嗷曹。”参见“嗷嘈”。
    • 3.
      宋儒释义:宋 代的儒者。 一般指 宋 代理学家二 程、朱熹 等。明 王世贞《与陈户部晦伯书》:“其稍上者,即操觚之士,攀 西京,躡 大历,厌薄 宋 儒,以为不足道。”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宋 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面推求耶?”清 江藩《宋学渊源记》卷上:“苟非 汉 儒传经,则圣经贤传,久坠於地,宋 儒何能高谈性命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你这个又是中了 宋 儒之毒,甚么‘六合之外,存而勿论’。”参见“宋学”。
    • 4.
      杀无赦释义:杀人者罪不得赦 近义词:格杀勿论 典出 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一文,首见“杀无赦”一词:“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 5.
      格杀弗论释义: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6.
      格杀无论释义: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7.
      认状释义:⒈认领失物的文书。 清 李渔《闻过楼》第三回:“况且这些贜物原是失去的东西,岂有不经官府、不递认状倒在强盗手中私自领回之理?”⒉旧时擂台比武者所写的承认打死不论的文书。《隋唐演义》第十二回:“如要上去的,本人姓名、乡贯、年庚,设个誓,要写在认状上,见得打死勿论。”⒊见“认保状”。
    • 8.
      论决释义:⒈判决。 《唐律疏议·名例·二罪从重》:“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餘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决,具狱以闻。”《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以闻,始命论决。”⒉判处死刑;处决囚犯。《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岭 南流人谋反者,太后遣摄右臺监察御史 万国俊 就按,得实即论决。”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及论决之日,大风霾雷电。”
    • 9.
      鹑刑释义:《宋史·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鶉,其儕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輒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 当此人死,安石 駮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后将此案称为“鶉刑”。《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文章谩説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辩鶉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勿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勿论释义:不追究;不谈。《旧唐书·裴度传》:“上曰:‘前事勿论,直言此时如何处置?’”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初听政,谓宰相曰:‘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姑勿论提倡出甚么道理,先问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迟。”
    • 2.
      嗷曹释义:喧杂。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沿街勿论官民士庶,门放各种花炮,以示新年之意,各铺闭户,鼓乐嗷曹。”参见“嗷嘈”。
    • 3.
      宋儒释义:宋 代的儒者。 一般指 宋 代理学家二 程、朱熹 等。明 王世贞《与陈户部晦伯书》:“其稍上者,即操觚之士,攀 西京,躡 大历,厌薄 宋 儒,以为不足道。”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宋 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面推求耶?”清 江藩《宋学渊源记》卷上:“苟非 汉 儒传经,则圣经贤传,久坠於地,宋 儒何能高谈性命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你这个又是中了 宋 儒之毒,甚么‘六合之外,存而勿论’。”参见“宋学”。
    • 4.
      杀无赦释义:杀人者罪不得赦 近义词:格杀勿论 典出 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一文,首见“杀无赦”一词:“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 5.
      格杀弗论释义: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6.
      格杀无论释义: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 7.
      认状释义:⒈认领失物的文书。 清 李渔《闻过楼》第三回:“况且这些贜物原是失去的东西,岂有不经官府、不递认状倒在强盗手中私自领回之理?”⒉旧时擂台比武者所写的承认打死不论的文书。《隋唐演义》第十二回:“如要上去的,本人姓名、乡贯、年庚,设个誓,要写在认状上,见得打死勿论。”⒊见“认保状”。
    • 8.
      论决释义:⒈判决。 《唐律疏议·名例·二罪从重》:“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餘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决,具狱以闻。”《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以闻,始命论决。”⒉判处死刑;处决囚犯。《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岭 南流人谋反者,太后遣摄右臺监察御史 万国俊 就按,得实即论决。”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及论决之日,大风霾雷电。”
    • 9.
      鹑刑释义:《宋史·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鶉,其儕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輒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 当此人死,安石 駮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后将此案称为“鶉刑”。《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文章谩説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辩鶉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勿论造句

1.当局已下令,对暴动份子格杀勿论

2.折戟沉沙极望中,勿论猿鹤与沙虫。

3.侵略军在中国任意践踏人民的生命,常常是格杀勿论

4.在旧社会,反动派任意屠杀广大爱国志士,如有拒捕等事,便会格杀勿论

5.安全局官员已经下达了格杀勿论令。

6.敌人早已下了格杀勿论的命令,但学生们还是要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7.军队已被指示见人就开枪,格杀勿论

8.对不肯解除武装的战俘,我军将领已决定格杀勿论

9.演习视同战争,凡怠慢而严重貽误军情者,一律格杀勿论

10.演习视同战争,凡怠慢而严重贻误军情者,一律格杀勿论

勿论(wul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勿论是什么意思 勿论读音 怎么读 勿论,拼音是wù lùn,勿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勿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