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脱簪珥 脱簪珥的意思
tuōzāněr

脱簪珥

简体脱簪珥
繁体脫簪珥
拼音tuō zān ěr
注音ㄊㄨㄛ ㄗㄢ ㄦ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uō,(1) 离开,落掉。【组词】:脱产。脱发(fà)。脱节。脱离。脱落。脱贫(摆脱贫困)。脱稿(完成著作)。脱手。摆脱。挣脱。临阵逃脱。(2) 遗漏。【组词】:脱漏。脱误。脱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组词】:脱下。脱帽。脱氧。脱脂。脱胎换骨。(4) 倘若,或许。【组词】:脱有不测。(5) 轻慢。【例句】:脱略(放任,不拘束)。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脱(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zān,(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组词】: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2) 插,戴。【组词】: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ěr,(1)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2)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3) 插戴。【例句】:珥笔(古代史官、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写作)。珥貂。(4) 日、月两旁的光晕。【组词】:日珥。月珥。

基本含义

脱去头上的簪子和珥子,指高官显贵失去官位或地位。

脱簪珥的意思

脱簪珥 [tuō zān ěr]

1. 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

脱簪珥 引证解释

⒈ 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

《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
亦省作“脱簪”。 《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
《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
《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脱簪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困约释义:困顿贫乏。《史记·晋世家论》:“晋 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唐 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巧借奢华便,专绳困约灾。”明 方孝孺《许劭》:“屈挫於困约者,必不能不骄於富贵。”清 纪昀《中议大夫墓表》:“淑人初处困约之时,亦往往脱簪珥,质衣帬,济亲串之窘乏。”
    • 2.
      掖庭狱释义:汉 代宫中的秘狱。《资治通鉴·汉武帝后元元年》:“后数日,帝谴责 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胡三省 注:“掖庭属少府,有祕狱,凡宫人有罪者下之。”清 唐孙华《夏重谈金陵旧事》诗:“詔付掖庭狱,见者为垂泪。”
    • 3.
      脱簪珥释义: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 《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汉 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脱簪”。《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
    • 4.
      脱簪释义:见“脱簪珥”。
    • 5.
      贫友释义:贫穷的友人。《汉书·货殖传》:“﹝ 陶朱公 ﹞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明 叶绍袁《亡室沉安人传》:“君曰:‘贫友以急告而不能周,愧也。’即脱簪珥鬻数十金予之。”清 孔尚任《答张谐石书》:“僕本贫官,又交贫友,有心无力,自蹈菲薄。”参见“贫交”。
脱簪珥是什么意思 脱簪珥读音 怎么读 脱簪珥,拼音是tuō zān ěr,脱簪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脱簪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