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 [zǐ yú]
1. 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闽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莆田迎仙镇乃其出处。”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宋叶适《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
子鱼 引证解释
⒈ 鲻鱼的别名。 宋 王得臣 《麈史·诗话》:“闽 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
引莆田 迎仙镇 乃其出处。”
宋 梅尧臣 《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鯔,色緇黑,故名。 粤 人讹为子鱼。”
一说,为稻田中鱼。 《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 三国 魏 曹操 《四时食制》:“郫县 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子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境释义:⒈一个地方。 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⒉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清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⒊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
- 2.
仔鱼释义:同“子鱼”。
- 3.
余皇释义:春秋 吴国 船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子鱼 先死,楚 师继之,大败 吴 师,获其乘舟餘皇。”杜预 注:“餘皇,舟名。”《后汉书·马融传》:“然后方餘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幬。”李贤 注:“餘皇,吴 之船名。”后泛指舟船。清 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 4.
十日释义:⒈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嫦娥 奔月。”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十日并出”。⒉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
- 5.
惭丁释义:亦作“慙丁”。《左传·襄公十四年》:“初,尹公佗 学射於 庾公差,庾公差 学射於 公孙丁。二子追公(卫献公),公孙丁 御公。子鱼(庾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尹公佗 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 授公轡而射之,贯臂。”后以“慙丁”指愧为人师。唐 韩愈《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请师我慙 丁。”
- 6.
稚鱼释义:子鱼。
- 7.
退修释义:⒈谓退归修德。《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文王 有退修之军,孟津 有再驾之役。”李善 注引《左传·僖公十九年》:“子鱼 言於 宋公 曰:‘文王 闻 崇(崇侯虎)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而修德復伐之,因垒而降。’”⒉道教语。指退隐修炼。《荡寇志》第一三二回:“小姐有志退修,定当早证妙果。”
- 8.
通印释义:“通印子鱼”的省称。
- 9.
通印子鱼释义:亦称“通应子鱼”。 即子鱼。
- 10.
通应子鱼释义:见“通印子鱼”。
- 11.
颂鲁释义:春秋 鲁僖公 臣 公子鱼,字 奚斯,作《鲁颂·閟宫》,颂扬自己的君主与国家,“颂美 僖公 能復 周公 之宇”。见《诗·鲁颂·閟宫》郑 笺 孔 疏。后因以“颂鲁”谓人臣颂扬君主功德的美行。
- 12.
鯌子释义:鱼名。即凤鲚鱼,今俗称鲓子鱼、靠子鱼。
- 13.
鶂飞释义:《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六鶂退飞,过 宋 都。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宋襄公 区霿自用,不容臣下,逆 司马子鱼 之諫,而与彊 楚 争盟,后六年为 楚 所执,应六鶂之数云。”后用“鶂飞”作为 春秋 末期 宋襄公 在 泓 之战中败于 楚 的典故。北周 庾信《入彭城馆》诗:“鶂飞伤 楚 战,《鸡鸣》悲 汉 围。”
- 14.
龙尾释义:⒈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汉 张衡《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⒉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 字 子鱼,平原 高唐 人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歆 与 北海 邴原、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 为龙头,原 为龙腹,寧 为龙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