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朝章 朝章的意思
cháozhāng

朝章

简体朝章
繁体
拼音cháo zhāng
注音ㄔㄠˊ ㄓ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zhāng,(1) 歌曲诗文的段落。【组词】: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2) 条目,规程。【组词】: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3) 修理。【组词】:杂乱无章。(4) 花纹,文采。【例句】:黑质而白章。(5) 戳记。【组词】:图章。盖章。(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组词】:袖章。领章。徽章。像章。(7) 奏本。【组词】:奏章。本章。(8) 同“彰”,彰明。(9) 姓。

朝章的意思

朝章 [cháo zhāng]

1. 朝廷的典章。

2. 指朝庙乐章。

4. 犹朝服。

朝章 引证解释

⒈ 朝廷的典章。

《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南史·到仲举传》:“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⒉ 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⒊ 犹朝服。参见“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


朝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2.
      创格释义:新的风格或法式。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 大气旋转,虽不屑屑於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清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刺史復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又与约船中得增灶治餐,驴马军械得入船,抵 皖 泊舟听行止,一一如我法,皆轮船创格,则刺史力也。”黄远庸《新闻日记·民国四年四月一日》:“又吾此后所谓新闻者,不必尽为朝章国故也。市井琐屑,街谈巷议,皆一一作新闻观,此在日报中实为创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招魂》﹞句末俱用‘些’字,亦为创格。”
    • 3.
      国纪释义:⒈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⒉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⒊指本朝的编年史。清 姚鼐《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 4.
      家庆释义:⒈指家中的喜庆之事。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⒉“拜家庆”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唐 卢象《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明 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拜家庆”。⒊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 5.
      徵信释义:考核证实;取信,凭信。 唐 柳宗元《徵咎赋》:“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清 方苞《台拱冈墓碣》:“豫为铭幽之文,其言视不肖子 苞 为可徵信於后世。”沉昌直《<柳溪竹枝词>序》:“故大之如二《雅》三《颂》,既在在为国故朝章所寄;小之即閭巷歌謡,所陈者不出一乡一里之间,而语本天真,事皆徵信,寥寥短章,亦实为一方志乘之所自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徵信。”
    • 6.
      朝章国典释义: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 7.
      清路释义:⒈清洁的道路。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⒉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三国 魏 阮籍《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 8.
      符策释义:亦作“符册”。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符,铜虎符、竹使符之类……策,编简为之。古者誥命皆书之策。”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杨奉、董承 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 9.
      草剏释义:同“草创”。《周书·唐瑾传》:“于时 魏 室播迁,庶务草剏,朝章国典,瑾 并参之。”
    • 10.
      补阙释义:⒈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杜预 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⒉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
    • 11.
      谱列释义:谓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来编排。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於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

朝章(chao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朝章是什么意思 朝章读音 怎么读 朝章,拼音是cháo zhāng,朝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朝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