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堂帖 堂帖的意思
tángtiē

堂帖

简体堂帖
繁体
拼音táng tiē
注音ㄊㄤˊ ㄊ一ㄝ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áng,(1) 正房,高大的房子。【组词】: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组词】:堂房。堂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组词】:大堂。公堂。过堂。(4) 量词。【例句】: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

tiē tiě tiè,(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组词】:碑帖。字帖。画帖。(1) 便条。【组词】:字帖儿。(2) 邀请客人的纸片。【组词】:帖子。请帖。(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组词】:庚帖。换帖。(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组词】:一帖中药。(1) 妥适。【组词】:妥帖。安帖。(2) 顺从,驯服。【组词】:服帖。俯首帖耳。(3) 姓。

基本含义

指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字帖或书法作品。

堂帖的意思

堂帖 [táng tiē]

1. 唐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堂帖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堂帖子”。 唐 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唐 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 唐 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唐 之政事虽出於中书门下,然宰相治事之地,别号曰政事堂……其所下书曰堂帖。”


国语词典

堂帖 [táng tiē]

⒈ 唐宰相处分公事的手谕文书。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堂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剳子』也。」


堂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丛帖释义:古今名帖汇编之称。相传始于 南唐《澄清堂帖》。
    • 2.
      卷尾释义:书籍字画的末尾处。宋 曹士冕《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元祐 间 刘次庄 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清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是本朝校刻,卷尾附有校勘记。”叶德辉《书林清话·唐天祐刻书之伪》:“日本 水野梅晓 行笥中有《文选·归去来辞》,卷尾刻‘大唐 天祐 二年秋九月八日 餘杭 龙兴寺 沙门 无远 刊行’字一行。”
    • 3.
      堂帖释义:堂帖亦称“堂帖子”。
    • 4.
      堂帖子释义:见“堂帖”。
    • 5.
      堂札释义:⒈犹堂帖。 ⒉宋时称上宰相的公文。
    • 6.
      守臣释义:⒈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⒉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唐 权德舆《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 7.
      戏鸿释义:见“戏鸿堂帖”。
    • 8.
      负米释义:谓外出求取俸禄钱财等以孝养父母。 《孔子家语·致思》:“子路 见於 孔子 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 由 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宋 司马光《送伯淳监汝州酒》诗:“惟知负米乐,不觉抱关卑。”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家刻》:“乾隆 五十三四年间,始出门负米,初为 毕秋帆 尚书刻《经训堂帖》十二卷,又自临 汉 碑数种。”

堂帖(tangt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堂帖是什么意思 堂帖读音 怎么读 堂帖,拼音是táng tiē,堂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堂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