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朝聘 朝聘的意思
cháopìn

朝聘

简体朝聘
繁体
拼音cháo pìn
注音ㄔㄠˊ ㄆㄧ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pìn,(1) 访问。【例句】: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通聘。聘使往来。(2) 请人担任职务。【组词】:聘书。聘用。聘请。招聘。(3) 定婚或女子出嫁。【例句】:聘礼(彩礼)。聘金。聘姑娘。

基本含义

指朝廷任命官员。

朝聘的意思

朝聘 [cháo pìn]

1. 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朝廷的聘用。

朝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春秋 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 晋文 霸时所制也。”
《礼记·昏义》:“夫礼始於冠,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
《左传·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
孔颖达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诸侯朝聘霸主大国之法也。”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祭叔来聘》:“説《春秋》者于畿内诸侯朝聘列国,皆以外交为贬,此义殆非末学所知。”

⒉ 朝廷的聘用。 三国 魏 曹植 《商山四皓赞》:“嗟尔四皓,避 秦 隐形。

刘 项 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 汉 嗣以寧。”


国语词典

朝聘 [cháo pìn]

⒈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间互相访问的礼节。

《礼记·中庸》:「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朝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朝释义:⒈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⒉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 2.
      五器释义:⒈五等爵朝聘的礼器。⒉五木。
    • 3.
      五献释义:飨礼时献酒五次。古代飨礼,上公九献,侯伯七献,子男五献。《礼记·礼器》:“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郑玄 注:“五献,子男之饗礼也。”《左传·昭公元年》:“及享,具五献之籩豆於幕下。”杜预 注:“朝聘之制,大国之卿五献。”唐 王维《汧阳郡太守夫人成氏墓志铭》:“製三繅兮玄纁,具五献兮籩豆。”
    • 4.
      五礼释义:⒈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⒉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5.
      享礼释义: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仪式。
    • 6.
      享覜释义:谓行享礼时朝见主国之君。《左传·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杜预 注:“既朝聘而享见也。”孔颖达 疏:“覜,见也。谓行享礼以见主国之君也。”参见“享礼”。
    • 7.
      六币释义:古代朝聘所献的六种礼物。
    • 8.
      六瑞释义:王及五等诸侯于朝聘时所持之六种玉制信符。
    • 9.
      六节释义:⒈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⒉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
    • 10.
      化干戈为玉帛释义:变战争为和平。玉帛: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时的礼物。
    • 11.
      号辞释义:犹言辞、辞令。《公羊传·庄公四年》:“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
    • 12.
      圭璧释义:⒈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⒉泛指贵重的玉器。
    • 13.
      宾礼释义:⒈上古朝聘之礼。⒉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⒊谓以上宾之礼相待。⒋引申为敬重。
    • 14.
      尊彝释义:尊、彝均为古代酒器,金文中每连用为各类酒器的统称。因祭祀、朝聘、宴享之礼多用之,亦以泛指礼器。
    • 15.
      征朝释义:谓征召诸侯朝聘。
    • 16.
      搜狩释义:⒈春獀和冬狩。 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⒉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唐 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清 黄宗羲《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 17.
      放废释义:⒈放逐罢黜。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 禹 之孙 太康 失国,汤 之孙 太甲 放废。”明 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及一时放废诸臣,皆国家旧人,去不以罪,所宜録用。”⒉放纵自弃。《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孙宏 ﹞抱经纶之宏略,少不见用於时,中岁輒自放废,与方外緇衲为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今使为 宝玉 者於 黛玉 既死之后,或感愤而自杀,或
    • 18.
      朝聘释义: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春秋 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晋文 霸时所制也。”《礼记·昏义》:“夫礼始於冠,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左传·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孔颖达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诸侯朝聘霸主大国之法也。”《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
    • 19.
      桓圭释义: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
    • 20.
      毳衣释义:⒈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⒉毛皮所制衣。⒊僧服的一种。

朝聘(chaop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朝聘是什么意思 朝聘读音 怎么读 朝聘,拼音是cháo pìn,朝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朝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