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数 计数的意思
shǔ

计数

简体计数
繁体計數
拼音jì shǔ
注音ㄐㄧˋ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shù shǔ shuò,(1) 屡次。【例句】: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计数的意思

计数 [jì shǔ]

1. (shǔ)数数或计算。

[ count; ]

2. (shù)

[ scheme; ]

计数 引证解释

⒈ 计算。

《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必计之以知其数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諡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於万世,传之无穷。”
张守节 正义:“﹝数,﹞色主反。”
《旧杂譬喻经》卷下:“阿难白佛:‘今佛弟子有得罗汉,已过去者,今现在住及当来者,不可计数。’”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一二三四屈指计数那一片死尸的数目。”

⒉ 谋略权术。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诸葛亮 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五代 齐己 《看<金陵图>》诗:“六朝 图画战争多,最是 陈 宫计数讹。”
章炳麟 《变法箴言》:“是故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权术然也;彼变法而无权,不知决塞,不晓计数,则不足以定大功。”


计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一令释义:一个计量单位.一令为500张纸,但是有些国家的一令为1000张纸.纸张的计数单位是令,一令纸是指500张全开纸或1000张对开纸。
    • 3.
      一笔锦释义:旧传笔算法的一种。其法同珠算,但珠算用珠计数,此则用字记数。每运算一次,即将各数字改写一次。
    • 4.
      一筹释义:计数的一根竹签,借指一着(zhāo):略逊一筹。他的思维能力比一般人高出一筹。
    • 5.
      一算释义:⒈一根算筹。《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⒉汉 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买卖,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銖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纪上》“初为算赋”颜师古 注引 如谆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⒊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旧唐书·历志二》:“今 大唐 神龙 元年,復
    • 6.
      一花释义:⒈开花一次。 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二:“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⒉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 7.
      不訾释义:⒈亦作“ 不貲 ”。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 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鎧不貲。” 宋 李纲 《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貲之谗谤。”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 文求堂 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⒉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后汉书·冯勤传》:“人臣放
    • 8.
      不资释义:⒈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⒉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 9.
      个位释义:十进制计数的基础的一位。个位以上有十位、百位等,以下有十分位、百分位等。
    • 10.
      二进制释义:根据“逢二进一 ”的法则进行计数时,每两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较高的单位,这种计数法叫做二进制计数 法,简称二进制。 用二进制记下的数叫二进数。用二进制计数时,只需用两个独立的符号“0”和“1” 来表示。如二进制的100是十进制的4,二进制的1101是十进制的13。
    • 11.
      五七释义:⒈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⒉约计数目之词。
    • 12.
      五三释义:⒈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⒉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⒊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
    • 13.
      偏斜度释义:对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及程度的度量。
    • 14.
      兕中释义:古代行射礼时用来盛计数筹码的器具。因形似伏兕,故名。
    • 15.
      全数释义:全部(可以计数的东西):借款全数归还。
    • 16.
      六峜释义:《管子·轻重戊》:“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旧注谓“峜”即计数之“计”,六计,犹《周髀算经》之类。
    • 17.
      具数释义:详细计数。
    • 18.
      凿龟数策释义: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19.
      十六进制释义:⒈”的计数方法。 计数基数是。⒉。在十六进制的数中,各位上可能出现的数字有。⒊个,即为。⒋、a、b、c、d、e、f。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十进制数的。
    • 20.
      十进制释义:根据“逢十进一”的法则进行计数时,每十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较高的单位,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简称十进制。其书写原则是位置原则。

计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一令释义:一个计量单位.一令为500张纸,但是有些国家的一令为1000张纸.纸张的计数单位是令,一令纸是指500张全开纸或1000张对开纸。
    • 3.
      一笔锦释义:旧传笔算法的一种。其法同珠算,但珠算用珠计数,此则用字记数。每运算一次,即将各数字改写一次。
    • 4.
      一筹释义:计数的一根竹签,借指一着(zhāo):略逊一筹。他的思维能力比一般人高出一筹。
    • 5.
      一算释义:⒈一根算筹。《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⒉汉 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买卖,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銖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纪上》“初为算赋”颜师古 注引 如谆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⒊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旧唐书·历志二》:“今 大唐 神龙 元年,復
    • 6.
      一花释义:⒈开花一次。 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二:“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⒉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 7.
      不訾释义:⒈亦作“ 不貲 ”。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 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鎧不貲。” 宋 李纲 《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貲之谗谤。”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 文求堂 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⒉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后汉书·冯勤传》:“人臣放
    • 8.
      不资释义:⒈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⒉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 9.
      个位释义:十进制计数的基础的一位。个位以上有十位、百位等,以下有十分位、百分位等。
    • 10.
      二进制释义:根据“逢二进一 ”的法则进行计数时,每两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较高的单位,这种计数法叫做二进制计数 法,简称二进制。 用二进制记下的数叫二进数。用二进制计数时,只需用两个独立的符号“0”和“1” 来表示。如二进制的100是十进制的4,二进制的1101是十进制的13。
    • 11.
      五七释义:⒈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⒉约计数目之词。
    • 12.
      五三释义:⒈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⒉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⒊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
    • 13.
      偏斜度释义:对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及程度的度量。
    • 14.
      兕中释义:古代行射礼时用来盛计数筹码的器具。因形似伏兕,故名。
    • 15.
      全数释义:全部(可以计数的东西):借款全数归还。
    • 16.
      六峜释义:《管子·轻重戊》:“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旧注谓“峜”即计数之“计”,六计,犹《周髀算经》之类。
    • 17.
      具数释义:详细计数。
    • 18.
      凿龟数策释义: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19.
      十六进制释义:⒈”的计数方法。 计数基数是。⒉。在十六进制的数中,各位上可能出现的数字有。⒊个,即为。⒋、a、b、c、d、e、f。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十进制数的。
    • 20.
      十进制释义:根据“逢十进一”的法则进行计数时,每十个相同的单位组成一个和它相邻的较高的单位,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简称十进制。其书写原则是位置原则。

计数造句

1.古往今来,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人不可计数

2.忙忙碌碌,又是新年起步;走走停停,日历撕下重计数;轻轻松松,快乐感觉心中驻;自自在在,烦恼全部都清除。元旦到,愿你慢慢悠悠,把好时光安度!

3.我赞美过草长莺飞的春天,赞美过秋高气爽的秋天,你从来没有领略过我家乡的夏天。我的家乡的树真大,大得快要撑住天啊;我的家乡的树的品种真多,多得不可计数;我的家乡的树真绿啊!绿得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走进村

4.琴键的数目有限,你却是无限的,不可计数的。

5.无以计数的生气勃勃的奇花异草,沉浸在暖风徐徐的氛围里,好惬意。

计数(j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数是什么意思 计数读音 怎么读 计数,拼音是jì shǔ,计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