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拟罪 拟罪的意思
zuì

拟罪

简体拟罪
繁体擬罪
拼音nǐ zuì
注音ㄋㄧˇ ㄗ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ǐ,(1) 打算。【例句】:拟去信联系。拟议。(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例句】:拟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拟订。草拟。(3) 仿照。【组词】:拟古之作。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基本含义

根据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断,给人陷害、诬告或刻意安排罪名。

拟罪的意思

拟罪 [nǐ zuì]

1. 定罪。

拟罪 引证解释

⒈ 定罪。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知县验了银子,晓得不枉,即将 卢智高 重责五十板,取了口词收监,等拿获 胡美 时,一同拟罪。”
《杨家将演义》第十八回:“此係忤逆圣旨,拟罪当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拟罪原有一定之律例。”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五》:“从前看见 清 朝几件重案的记载,‘臣工’拟罪很严重,‘圣上’常常减轻。”


拟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句决释义:⒈汉 代 乌桓 妇女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⒉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清史稿·穆宗纪一》:“今年例停句决,何桂清 统兵失律,仅予斩候,已属法外之仁。”
    • 2.
      定拟释义:定案拟罪,作出判决。
    • 3.
      审拟释义:审问拟罪。
    • 4.
      招状释义:罪犯招供的文字记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水浒传》第三九回:“蔡九知府 明取了招状,将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问拟罪案,止以初招为主,招状又以口供为主。”

拟罪(niz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拟罪是什么意思 拟罪读音 怎么读 拟罪,拼音是nǐ zuì,拟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拟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