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察问 察问的意思
cháwèn

察问

简体察问
繁体察問
拼音chá wèn
注音ㄔㄚˊ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1) 仔细看,调查研究。【组词】:察看。察核。观察。考察(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察察”;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觉。察访。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基本含义

察问是指仔细观察和询问,以了解事情的真相或情况。

察问的意思

察问 [chá wèn]

1. 考察讯问。

察问 引证解释

⒈ 考察讯问。

《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
《汉书·武帝纪》:“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
《金史·世宗纪中》:“察问细微,非人君之体,朕亦知之。然以卿等殊不用心,故时或察问。”


察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览释义:⒈亲自阅看。《汉书·武帝纪》:“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昌言所安,朕将亲览。”⒉见“亲揽”。
    • 2.
      制策释义: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宋 苏轼《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 3.
      占问释义:⒈察问。 ⒉占卜以问吉凶。
    • 4.
      抽象释义:⒈不具体,太笼统,细节不明确。⒉哲学范畴。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属性、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与“具体”相对。⒊一种脱离实际地、孤立片面地观察问题的方法。⒋指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把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与“概括”相对。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 5.
      检问释义:⒈查问。⒉也谓查察问罪。
    • 6.
      观察释义: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地形。 观察动静。观察问题。
    • 7.
      视角释义:⒈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 物体越小或距离越远,视角越小。⒉摄影镜头所能摄取的场面上距离最大的两点与镜头连线的夹角。短焦距镜头视角大,长焦距镜头视角小。⒊指观察问题的角度:影片以久居闹市的青年人的视角反映了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
    • 8.
      识二五而不知十释义: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察问(cha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察问是什么意思 察问读音 怎么读 察问,拼音是chá wèn,察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察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