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 [yuè jìng]
1. 非法出入边境。
英[sneak in or out of the country; cross the boundary illegally;]
越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越竟”。越过省界或国境。竟,同“境”。
引《孙子·九地》:“去国越境而师者,絶地也。”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
唐 戴叔伦 《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诗:“知心三四人,越境千餘里。”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檄公赴援 南昌。湘 军越境讨贼,自此始矣。”
国语词典
越境 [yuè jìng]
⒈ 逾越疆界。
引《晋书·卷四六·李重传》:「仕无出位之思,臣无越境之交。」
越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伐释义: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左传·桓公十年》:“郑 人怒,请师於 齐,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春秋·桓公十年》“齐侯、卫侯、郑伯 来战于 郎”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宋 苏辙《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越国 大败。”
- 2.
蛇头释义:〈方〉称组织偷渡越境,从中谋财的犯罪头目。
- 3.
贋鼎释义:《韩非子·说林下》:“齐 伐 鲁,索谗鼎,鲁 以其鴈往,齐 人曰:‘鴈也。’鲁 人曰:‘真也。’”后因以“贋鼎”指仿造或伪托之物。明 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贋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你那里是甚么金石家,竟是一个製造贋鼎的工匠!”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英 官以 粤 吏越境诱捕国事犯,加以谋杀,且又属贋鼎,大碍 香港 治安,向 粤 吏严重交涉。”
- 4.
贪恡释义:同“贪吝”。 汉 王充《论衡·定贤》:“使穀食如水火,虽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周书·达奚武传》:“武 性贪恡,其为大司寇也,在库有万钉金带,当时宝之,武 因入库,乃取以归。”明 屠隆《昙花记·众生业报》:“自家 晋 朝 王戎 是也,一生贪恡,不捨一个钱儿。”
- 5.
贼乱释义:⒈为非作歹,制造混乱。《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士仕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埶之嗜者也。”唐 李华《质文论》:“文则奢,奢则不逊,不逊则诈,其行也痼瘠,天下诈极则贼乱。”⒉祸乱。《史记·天官书》:“蚀大角,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左传·宣公二年》“大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唐 孔颖达 疏:“国内自有贼乱,非我所能禁之,故越境得免,由义絶故也。”⒊指乱臣贼子。《汉书·李寻传》:“故曰朝廷亡人,则为贼乱所轻,其道自然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
- 6.
越竟释义:见“越境”。
- 7.
迫降释义:⒈飞机因迷航、燃料用尽或发生故障等不能继续飞行而被迫降落。 ⒉强迫擅自越境或严重违反飞行纪律的飞机在指定的机场降落。另见pòxiáng。⒊逼迫敌人投降。另见pòjiàng。
- 8.
追擒释义:亦作“追禽”。 追赶捉拿。《宋书·王蕴传》:“事败,走鬭场,追禽,斩於 秣陵市。”《南史·循吏传·孙廉》:“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明史·宦官传一·郑和》:“和 力战,追擒之 喃渤利,并俘其妻子。”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失事》:“宜速遣马步捕快,会同营哨飞骑追擒。”《荡寇志》第九一回:“不乘此刻追擒 天彪,更待何时。”
- 9.
逾垠释义:亦作“踰垠”。犹越境。
- 10.
逾境释义:犹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