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馆 [xué guǎn]
1. 见“学馆”。
学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
引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⒉ 学宫,学庙。参见“学宫”、“学庙”。
引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
⒊ 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参见“学堂”。
引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
国语词典
学馆 [xué guǎn]
⒈ 学校、私塾。
引《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传上·阳平王新成传》:「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
学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学释义:⒈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殷、夏、虞 四代之学。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周 学也,殷 学也,夏 学也,虞 学也。”⒉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会稽 朱膺之、潁川 庾蔚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
- 2.
四氏学释义:封建帝王崇奉儒学,专为孔﹑颜﹑孟﹑曾四姓分别设立的学馆。
- 3.
士林馆释义: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
- 4.
嬉遨释义:亦作“嬉敖”。犹嬉游。唐 韩愈《刘统军碑》:“稚耋嬉遨,连手歌謳。”明 方孝孺《詹鼎传》:“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清 姚范《方颂椒山居记》:“凡四时杂卉之茂植,云霞之舒卷,鸟兽之嬉遨,毕献於几席之下。”
- 5.
学馆释义:⒈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唐 郑谷《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清 蒲松龄《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⒉学宫,学庙。元 杨载《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学宫”、“学庙”。⒊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五代 齐丘《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学堂”。
- 6.
导学馆释义:导学馆教育服务系统,是以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科研课题[生本课程]为核心展开的系列教育服务。
- 7.
巾褠释义:头巾和单衣,古代士人盛服。 《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始,岱 亲近 吴郡 徐原,慷慨有才志,岱 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南齐书·王融传》:“前中原士庶虽沦慑殊俗,至於婚葬之晨,犹巾褠为礼。”《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帝数幸 次宗 学馆,令 次宗 以巾褠侍讲。”胡三省 注:“江 南人士交际以为盛服,盖次於朝服。毛脩之 不肯以巾褠到 殷景仁 之门是也。《蜀註》曰:‘巾谓巾幘,褠谓单衣。’”
- 8.
开馆释义:⒈亦作“开舘”。 设置接待宾客的馆舍。《后汉书·来历传》:“﹝ 来艳 ﹞少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少歷显位。”北周 王褒《周太傅燕文公于谨墓碑》:“姬氏 建国,君奭 始封;昭王 礼贤,郭隗 开舘。”唐 高适《答侯少府》诗:“开馆纳征骑,弹絃娱远宾。”⒉指建造官邸。宋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唐 贞观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 东都 者,号千有餘邸。”⒊开设学馆(教授生徒)。《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鷄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传·严植
- 9.
槐馆释义:指太学,亦泛指学馆。
- 10.
洞主释义:⒈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陈书·周迪传》:“琳 至 湓城,新吴 洞主 余孝顷 举兵应 琳。”唐 王建《送流人》诗:“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它讲的是古代一个勇敢的青年猎手和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他们互相热爱着,却受到凶恶的洞主抢婚迫害。”⒉唐 宋 时对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或院长。地以洞名者或称洞主。宋 陈舜俞《庐山记·叙山南》:“南唐 昇元 中,因洞(白鹿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以国子监九经 李善道 为洞主,以主教授。”
- 11.
淹中馆释义:淹中 的塾馆。借指一般儒家学馆。
- 12.
瀛馆释义:唐太宗 所设之文学馆。 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 13.
生徒释义:⒈学生;门徒。《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宋 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金 元好问《<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⒉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 14.
登瀛洲释义: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翰林志》:“唐 兴,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登瀛”。宋 刘克庄《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皆侥倖耳。”
- 15.
算馆释义:古代国家设立的学习算学的学馆。
- 16.
美举释义:美行或美事。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民有美举,如医院、礼拜堂、学馆、四民院、四疾院等,上则亲临以隆其事,以奬其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承你一片热心知照我,把这个美举分给我做,我还感激你呢!”
- 17.
设馆释义:谓开设学馆。
- 18.
资禀释义:⒈天资,禀赋。宋 苏辙《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某家世寒陋,资禀冥烦。”《水浒传》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清史稿·选举志二》:“拟仿照同文馆例,於 上海 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⒉规定发给的粮米。《新唐书·裴胄传》:“初,李兼 尝罢 南昌 卒千餘人,收资稟为月进,胄 白罢之。”《旧唐书》作“资粮”。
- 19.
馆东释义:学馆的主人。
- 20.
馆师释义:学馆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