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识时 识时的意思
shíshí

识时

简体识时
繁体識時
拼音shí shí
注音ㄕˊ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shí,(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组词】:时间。时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组词】:时代。古时。(3) 泛指一段时间。【组词】:时光。时令。时分。(4) 现在的,当前的。【组词】: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 常常。【组词】:时常。学而时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组词】:时序。四时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组词】:时钟。时差(chā)。(9) 某一时刻。【组词】:按时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组词】:时而。时阴时晴。(11) 机会。【组词】:时机。待时而动。(12) 姓。

基本含义

指能够正确判断时机,把握时势。

识时的意思

识时 [shí shí]

1. 见“识时务”。

识时 引证解释

⒈ 见“识时务”。


识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如初见释义:像当初刚认识时一样,比喻对某个人的感情(男女感情)如同一开始那么好。
    • 2.
      不覩事释义:⒈亦作“不睹事”。 糊里糊涂;不更事。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覩事,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⒉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不覩事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覩事强谐 秦 晋。”明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覩事 班 门学弄斧。”⒊昧心负义。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
    • 3.
      不识局面释义:犹不识时务。
    • 4.
      不识时释义:犹不识时务。
    • 5.
      不识时务释义:《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6.
      不识起倒释义: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 7.
      俊杰释义:豪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 8.
      光棍释义:⒈地痞;流氓。⒉识时务的人。⒊〈名〉没有妻子的成年人;单身汉。
    • 9.
      参候释义:⒈观察验证。《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魏书·律历志上》:“然天道盈虚,岂曰必协,要须参候是非,乃可施用。”⒉谓问候尊长。《周书·尉迟迥传》:“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 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於容色。”宋 曾巩《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
    • 10.
      好汉不吃眼前亏释义:俗语。 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11.
      时务释义: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不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
    • 12.
      昧时释义:犹言不识时务。
    • 13.
      淡若如初释义:1、像刚认识时那么寡淡。2、性格上那种对谁都那么淡淡的感觉即使多年也还是当初。
    • 14.
      畏天知命释义:谓知天命,识时务。《後汉书·冯異传》:“昔 微子 去 殷 而入 周,項伯 畔 楚 而歸 漢 ……彼皆畏天知命,覩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晋书·宣帝纪》:“漢 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 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 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 15.
      老学究释义:年老迂腐、缺乏想象力、狭隘空谈的人或在陈述或运用知识时过分强调细节的人。
    • 16.
      讨采头释义:谓求得好预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那 阿四 便钻出船头上来,嚷道:‘这不识时务小秃驴,我家相公正去乡试,要讨采头,撞将你这一件秃光光不利市的物事来。’”
    • 17.
      识务释义:识时务。
    • 18.
      识吊头释义:识时务,知趣。
    • 19.
      识时释义:见“ 识时务 ”。
    • 20.
      识时务者为俊杰释义:懂得历史发展趋势的才算聪明杰出的人。多用于规劝、告诫。《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时务:当前的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

识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如初见释义:像当初刚认识时一样,比喻对某个人的感情(男女感情)如同一开始那么好。
    • 2.
      不覩事释义:⒈亦作“不睹事”。 糊里糊涂;不更事。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覩事,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⒉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不覩事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覩事强谐 秦 晋。”明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覩事 班 门学弄斧。”⒊昧心负义。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
    • 3.
      不识局面释义:犹不识时务。
    • 4.
      不识时释义:犹不识时务。
    • 5.
      不识时务释义:《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6.
      不识起倒释义: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 7.
      俊杰释义:豪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 8.
      光棍释义:⒈地痞;流氓。⒉识时务的人。⒊〈名〉没有妻子的成年人;单身汉。
    • 9.
      参候释义:⒈观察验证。《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魏书·律历志上》:“然天道盈虚,岂曰必协,要须参候是非,乃可施用。”⒉谓问候尊长。《周书·尉迟迥传》:“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 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於容色。”宋 曾巩《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
    • 10.
      好汉不吃眼前亏释义:俗语。 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11.
      时务释义: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不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
    • 12.
      昧时释义:犹言不识时务。
    • 13.
      淡若如初释义:1、像刚认识时那么寡淡。2、性格上那种对谁都那么淡淡的感觉即使多年也还是当初。
    • 14.
      畏天知命释义:谓知天命,识时务。《後汉书·冯異传》:“昔 微子 去 殷 而入 周,項伯 畔 楚 而歸 漢 ……彼皆畏天知命,覩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晋书·宣帝纪》:“漢 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 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 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 15.
      老学究释义:年老迂腐、缺乏想象力、狭隘空谈的人或在陈述或运用知识时过分强调细节的人。
    • 16.
      讨采头释义:谓求得好预兆。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那 阿四 便钻出船头上来,嚷道:‘这不识时务小秃驴,我家相公正去乡试,要讨采头,撞将你这一件秃光光不利市的物事来。’”
    • 17.
      识务释义:识时务。
    • 18.
      识吊头释义:识时务,知趣。
    • 19.
      识时释义:见“ 识时务 ”。
    • 20.
      识时务者为俊杰释义:懂得历史发展趋势的才算聪明杰出的人。多用于规劝、告诫。《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时务:当前的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

识时造句

1.在今天,研究文学几乎等于不识时务。

2.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必须顺乎时代潮流。

3.识时务,而反对革新。

4.你为了一块不识时务的牛肉放我鸽子?

5.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

6.马寅初不识时务,主张控制人口,结果被贬回家。

7.要认清形势,不识时务的人是要碰壁的。

8.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9.你这人就是不识时务。

10.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是要吃大亏的。

11.这是一些不识时务者的意见。

12.不是我不识时务,我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求你办事的。

13.一时欢喜,一生惦记,我认为是男人女人刚开始认识时相互吸引,一见钟情,此后一生的时间都彼此牵挂着对方。

14.他们笑他本非英雄,却以英雄自命,不识时务,终于赢得颠连困苦。

识时(s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识时是什么意思 识时读音 怎么读 识时,拼音是shí shí,识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识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