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皆 [yī jiē]
1. 一律;全部。
一皆 引证解释
⒈ 一律;全部。
引《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其计莫若尽驱 巴西、梓潼 民内 涪水 以西,其仓廩野穀,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梁孝元 前在 荆州,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孝元 书记,一皆使之。”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卢晋公 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倖至多,此辈优一资半级,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故专制之国,无论上下贵贱,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盖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一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依仰释义:依赖仰仗。宋 司马光《乞罢修感慈塔札子》:“﹝陛下﹞一皆听之,使四海苍生,将何所依仰!”《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
- 2.
具存释义:犹具在。《汉书·扬雄传赞》:“自 雄 之没至今四十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后汉书·王允传》:“又集 汉 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 有力焉。”
- 3.
典册释义:⒈亦作“典策”。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宋 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⒉帝王的册命。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
- 4.
刬削释义:⒈削除;铲除。 唐 冯贽《云仙杂记·失去周字知唐必兴》:“则天 初称 周,方具告天册文,有吏人见大 周 字上有两仙童,长二三寸,执刀剗削,斯须视之失去‘周’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二月,甲辰,詔:‘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巧,勿令暴露。’”《云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处,剗削草秽,浄地之上。”⒉废除;删除。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右臣窃见 元祐 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明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 5.
历合释义:一一皆合。谓完全符合。
- 6.
原免释义:赦免。 《北齐书·文宣帝纪》:“己亥,以皇太子初入东宫,赦畿内及 并州 死罪已下,餘州死降,徒流已下一皆原免。”宋 孔平仲《续世说·德行》:“崔行师 治 青州 逆狱,惟坐魁首十餘人,餘皆原免。”《元典章·圣政·霈恩宥》:“自 大德 元年二月二十七日以前,除谋杀袓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不在原免,其餘一切罪犯,已未发觉者,并从释放。”
- 7.
原洗释义:赦免洗雪。《旧唐书·韦嗣立传》:“自 垂拱 已来,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原者,罪无轻重,一皆原洗,被以昭苏。”《新唐书·卢简辞传》:“按 干 坐党 鱼朝恩 诛,貲田皆没,大历 后数十年,比有赦令,无原洗之言,煟 安得冒论?”
- 8.
大一统释义:《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 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 周 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明 康海《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栋梁材自有非常用,好保护万岁千年大一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老百姓都希望中国结束分裂的局面,形成大一统的山河。”
- 9.
妃合释义:⒈婚配。 《后汉书·荀爽传》:“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汉 焦赣《易林·大过之谦》:“瓜葩匏实,百女同室,苦醯不熟,未有妃合。”⒉配合。《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晋 杜预 注:“妃,合也。五行各相妃合。”
- 10.
岁日释义:元旦,新年第一天。唐 顾况 有《岁日作》诗。宋 梅尧臣 有《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诗。
- 11.
徒系释义:囚犯。《后汉书·虞延传》:“每至岁时伏腊,輒休遣徒繫,各使归家。”《宋书·孝武帝纪》:“乙亥,车驾躬耕藉田,大赦天下。尚方徒繫及逋租宿债,大明 元年以前,一皆原除。”
- 12.
忌嫉释义:亦作“忌疾”。妒忌,猜忌。《后汉书·李固传》:“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 梁冀 猜专,每相忌疾。”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公由陪属升列,年除岁迁,以至公宰,人皆喜闻,若己与有,无忌嫉者。”宋 曾巩《辞中书舍人状》:“臣浅薄闇瞀,学朽材下,误蒙陛下知之於摈排忌疾之中,收之於弃捐流落之地。”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同志益相为引重,则异己益相为忌嫉。故党祸之在下者常更烈於在上。”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丛老爷儿 一看他檐前梁上都挂着精美的狐皮,不由的滋出一片强烈的忌嫉。”
- 13.
散遣释义:遣散。 《晋书·武帝纪》:“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詔 淮 南所获俘虏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宋史·后妃传上·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 14.
断章释义:⒈截取诗文中的一章一段。《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杜预 注:“譬如赋诗取其一章而已。”⒉诗文的一章一段。唐 元稹《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韩子苍 在 海陵,送 葛亚卿 诗断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 桃源 问归路。’”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一》:“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孔子 取其有会於吾心耳。孔子 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⒊划分章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断章有检,积句不恒
- 15.
沮抑释义:阻遏抑制。唐 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訕上之失。”宋 陈亮《廷对策》:“十年之间,羣起而沮抑之,未能止其偏,去其伪。”清 唐甄《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
- 16.
秘纬释义:记述神秘事物之书;谶纬之书。 《魏书·李先传》:“天文祕纬不可计数。”《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魏 詔曰:‘图讖之兴,出於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讖、祕纬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
- 17.
缝纴释义:亦作“缝絍”。 亦作“缝衽”。泛指缝纫补缀之事。《宣和遗事》后集:“天眷 十年……﹝ 宋钦宗 ﹞水火则隔门取给於监人,饮食毕,不许存火,洗濯缝衽,一一皆取於外。”《剪灯新话·翠翠传》:“吾衣甚薄,乞持入付吾妹,令浣濯而缝紝之。”清 方苞《甲辰示道希兄弟》:“缝紝补缀,皆取办於工。”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缝絍补缀,皆取办於工。”叶圣陶《穷愁》:“媪老而寡,为人缝衽以自活,一宽厚慈祥之妇人也。”
- 18.
罢遣释义:遣散;放遣。 《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心尚怪者也。’罢遣之。”
- 19.
衆费释义:诸项费用。《宋书·庾悦传》:“且属县凋散,亦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休止,亦谓应随宜并减,以简众费。”南朝 梁武帝《霸府禁奢令》:“自非可以奉粢盛,脩紱冕,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备,此外众费,一皆禁絶。”
- 20.
财赋释义:⒈财货贡赋;财货赋税。《书·禹贡》:“庶士交正,底慎财赋。”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新唐书·食货志》:“永泰 二年,分天下财赋、铸钱、常平、转运、盐铁,置二使。”清 严允肇《哀淮人》诗:“财赋一以空,猗顿 皆 黔娄。”温靖邦《将星在狼烟中升起》五:“调集大军会战 泸州,把 成都、川 西大片财赋之区让出,只有傻瓜才会去干!”⒉财物。《旧唐书·郭子仪传》:“公私财赋,一皆遏絶。”《水浒传》第十六回:“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