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债 [jiǔ zhài]
1. 因赊饮所负的债。
酒债 引证解释
⒈ 因赊饮所负的债。
引汉 孔融 《失题》诗:“归家酒债多,门客粲几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觴。”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间日必一集,一集必竟日;那顾酒债增,但恐花事毕。”
酒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借对释义: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 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
- 2.
僧斋释义:请僧而供养斋食,兼有诵经略仪,谓之“僧斋”。《魏书·释老志》:“﹝沙门 道登 ﹞二十年卒,高祖 甚悼惜之,詔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唐 姚合《赠王建司马》诗:“老觉僧斋健,贫还酒债迟。”宋 陆游 有《观华严阁僧斋》诗。自注云:“阁下自四月初至七月末,日饭僧数千人。”
- 3.
古稀释义: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 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后用“古稀”指七十岁:古稀之年。
- 4.
稀年释义: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宋 李昴《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参见“古稀”。
- 5.
酒逋释义: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