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写 [mó xiě]
1. 照原作誊写或临摹。
英[ copy; ]
2. 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写。
例摹写人物情状。
英[ describe; depict; ]
摹写 引证解释
⒈ 依样描画。
引《后汉书·蔡邕传》:“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餘两,填塞街陌。”
宋 赵德麟 《商调蝶恋花》词:“虽丹青摹写其形状,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
周立波 《扫盲志异》:“何 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地摹写。”
⒉ 描写;描绘。
引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 钱塘 湖。”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摹写景物,脱口浑成,犹其餘技也。”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而于摹写今日家庭之状态,社会之现象,以为此固吾人耳熟能详者,奚事赘陈耶?”
⒊ 依样规画。
引晋 潘岳 《西征赋》:“于斯时也,乃摹写旧 丰,制造新邑。故社易置, 枌榆 迁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⒋ 拓印。
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写。”
国语词典
摹写 [mó xiě]
⒈ 依原样描写。书法上摹写的方法有三种。一为描红,二为映摹,三为双钩廓填。也作「模写」。
⒉ 修辞学上指对事物的各种感受,加以形容描写的修辞法。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文中的「荷塘四面,长著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即属于视觉的摹写。
摹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写释义:摹写。
- 2.
临本释义:谓摹写出来的书画复制本。
- 3.
书格释义:⒈一种文具。 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不著纸,以防墨污。⒉书法的风格。⒊供摹写用的范本。因常以方格为界,故名。俗又称仿格。
- 4.
仿书释义:习字时摹写的字。《元史·巎巎传》:“今秘书所藏 裕宗 倣书,当时御笔於学生之下亲署御名习书谨呈,其敬慎如此。”
- 5.
仿格释义:亦叫仿格纸。儿童练毛笔字用的有格子的纸。有的印字,写时照描;有的无字,可临帖摹写。
- 6.
侔状释义:描摹物状,指摹写景物。
- 7.
兰亭帖释义: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 王羲之 书。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羲之 和 谢安、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临流赋诗,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宋 王安石《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 8.
影钞释义:谓摹写旧时刻本、写本,点画、行款悉依原式。
- 9.
拓书手释义:摹写书籍文字的人。
- 10.
拓写释义:用墨汁等摹写。
- 11.
描朱释义:⒈亦称“描红”。谓儿童初学毛笔字时,在一种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⒉比喻模仿。
- 12.
摹写释义:⒈照着样子写。 ⒉泛指描写:摹写人物情状。
- 13.
摹刻释义:⒈摹写书画等并雕刻。 ⒉摹刻的成品。
- 14.
摹印释义:⒈秦代八种书体之一。 是专用于印玺的一种字体。⒉摹写书画等并印刷。
- 15.
摹帖释义:描摹法帖。谓以薄纸覆字帖上依其笔画摹写。
- 16.
模写释义:见〖摹写〗。
- 17.
模刻释义:照原样摹写镌刻。
- 18.
模帖释义:亦作“橅帖”。照帖摹写。
- 19.
物象释义:⒈动物、器物等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的现象。我国劳动人民常根据物象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辅助手段。⒉物体的形象:摹写物象。
- 20.
石本释义:石刻的拓本。宋 欧阳修《删正<黄庭经>序》:“有《黄庭经》石本者,廼 永和 十三年 晋 人所书。”宋 米芾《宝章待访录》:“颜真卿《寒食帖》……世多石本。”金 元好问《王黄华墨竹》诗:“开元 石本出摹写,燕 市骏骨空留名。”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赏鉴家率以旧石本为新,新木本为旧,与之辩,傲然弗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