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 [niǎo yǔ]
1. 鸟鸣声。
3. 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
鸟语 引证解释
⒈ 鸟鸣声。
引《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⒉ 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
引《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国语词典
鸟语 [niǎo yǔ]
⒈ 鸟鸣声。
例如:「花香鸟语」。
⒉ 古代指蛮夷之邦的语言。
引《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论曰》:「及其化行,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鸟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父释义:⒈地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 将作三军……乃盟诸 僖閎,诅诸 五父 之衢。”杜预 注:“五父衢,道名,在 鲁国 东南。”清 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五方之音,变而为鸟语;五父 之逵,变而为鼠穴。”⒉春秋 鲁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称号。《左传·隐公六年》:“五父 諫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杜预 注:“五父,陈 公子佗。”⒊唐 李揆 对 李辅国 的尊称。《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五父’。”
- 2.
南蛮鴃舌释义: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 3.
清气释义:⒈天空中清明之气。《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王逸 注:“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宋 董弅《闲燕常谈》:“天下清气,无南北之异。”《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歷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⒉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南朝 宋 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⒊犹冷静,冷清。明 李贽《答周友山书》:“无念 已往 南京,庵中甚清气。”⒋犹清秀。《警
- 4.
清脆释义:⒈(声音)清楚悦耳:清脆的鸟语声。清脆的歌声。⒉(食物)脆而清香:鲜黄瓜清脆可口。
- 5.
禽言释义:⒈鸟语。指鸟类啼鸣。⒉诗体名。以禽鸟为题,将鸟名隐入诗句,象声取义,以抒情写态。
- 6.
禽语释义:鸟语;鸟鸣。
- 7.
花香鸟语释义: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 8.
风光月霁释义: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明 苏濬《鸡鸣偶记》:“风光月霽,是吾心太虚真境;鸟语花阴,是吾心无尽生意。”
- 9.
风景释义:⒈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唐 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清 李渔《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⒉景况,情景。宋 蒋捷《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 10.
鸟言释义:⒈犹鸟语。鸟鸣声。⒉说话似鸟鸣。比喻难以听懂的话。古指四夷外国之言。
- 11.
鸟语花香释义: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桃红柳绿,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