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交 外交的意思
wàijiāo

外交

简体外交
繁体
拼音wài jiāo
注音ㄨㄞˋ ㄐ一ㄠ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jiāo,(1) 付托,付给。【组词】:交活儿。交卷。交差。(2) 相错,接合。【组词】: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3) 互相来往联系。【组词】:交流。交易。交涉。(4) 与人相友好。【组词】:交朋友。交契。(5) 一齐,同时。【组词】:交并。交作。风雨交加。(6) 两性和合。【组词】:性交。杂交。(7) 同“跤”。

基本含义

指国与国之间的交际和相互关系。

外交的意思

外交 [wài jiāo]

1.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

忘记了外交本身就是一门巧妙的艺术。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外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

《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范宁 注:“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
《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
郑玄 注:“私覿是外交也。”

⒉ 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

⒊ 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

《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
陈奇猷 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
《史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絶外交之嫌。”

⒋ 指与之交往的外国。

《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
韦昭 注:“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託之而劝勉焉。”
明 何景明 《何子·策术》:“齎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

⒌ 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 《东观汉记·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义。

汉 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今外所言,輒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
《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交阴附,卿宜自结主知。”

⒍ 与朋友、外人的交际。

《墨子·修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史记·佞幸列传》:“通 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
明 刘基 《拟连珠》:“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⒎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等。


国语词典

外交 [wài jiāo]

⒈ 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

内政


外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交际释义: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社交: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他不善于交际。
    • 2.
      应酬释义:⒈交际往来;以礼相待:应酬话。 不善应酬。⒉指私人间的宴会、聚会等:今天晚上有个应酬。
    • 3.
      社交释义: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社交活动。 社交场合。
    • 4.
      酬酢释义:主客互相敬酒。泛指应酬。酢(zuò):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外交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内务释义:⒈指国内事务(多指民政):内务部。⒉集体生活室内的日常事务,如整理床铺、按规定放置衣物、做清洁卫生等。
    • 2.
      内政释义: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互不干涉内政。

外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漕释义:按人口交纳的漕粮。清 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 2.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3.
      上介释义:古代外交使团的副使或军政长吏的高级助理。《仪礼·聘礼》:“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子 ﹞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 胄(裴胄)使事,为上介。”《宋史·赵赞传》:“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寿(赞 之父)宾佐,深所委赖,至家事亦参之。及 赞 出镇,从为上介。”
    • 4.
      不受欢迎的人释义:外交用语。 接受国拒绝接受或要求派遣国召回的外交代表。宣布某一外交代表为不受欢迎的人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接受国无须向派遣国说明理由。
    • 5.
      不战而胜释义:不经过战斗,就获得胜利,多指通过外交手段或者计谋获得胜利。
    • 6.
      专门学校释义: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如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化工学院、外交学院等;中等专门学校如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师范学校等。
    • 7.
      世外交释义:多指与僧道间超脱世俗的交往。《晋书·许迈传》:“永和 二年,移入 临安 西山 …… 羲之 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唐 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访》诗:“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径山大慧》:“﹝ 张九成 ﹞尝与 妙喜 往来,然不过为世外交。”
    • 8.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释义: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全部军事人员。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双方还表示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 9.
      临时代办释义:代理使馆首长职务的外交人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一国为了与他国商谈建立外交关系,也可先行派遣临时代办作为谈判代表。
    • 10.
      主席范儿释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方面和领域,表现出高超非凡的领导才干和领导艺术,凸显了其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获得点赞,赢得好评,用普通网民的话来形容,展现出了独特的可敬可爱、可亲可近的“主席范儿”、“领袖范儿”。
    • 11.
      乐译通释义:世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对外开发程度不断深入,各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翻译和信息本地化需求日益增加,产业化成为翻译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
    • 12.
      九宾释义: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 13.
      书面声明释义:声明是外交文件的一种,通常是有一国政府、外交部门或其代表就某一问题事件阐述本国政府立场、观点、态度或主张尔发表的正式文件或发言。两国以上的政府或领导人共同发表的声明,称为“共同声明”或“联合声明”。
    • 14.
      亡命客释义:流亡者。孙中山 《致蒋介石手札》之一:“盖有一日 福州 ,则我有一日之凭藉,外交内应,则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 蒋光慈 《鸭绿江上》:“ 李孟汉 又开始说:‘我现在是一个亡命客,祖国我是不能回去的。’”
    • 15.
      交困释义:各种困难同时出现:内外交困。上下交困。
    • 16.
      人民团体释义:民间的群众性组织,如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
    • 17.
      从中斡旋释义:一种外交手段,常用于临国之间。
    • 18.
      代办释义:⒈代行办理:代办托运。邮政代办所。⒉一国以外交部长名义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⒊大使或公使不在职时,在使馆的高级人员中委派的临时负责人员,叫临时代办。
    • 19.
      仪尚释义: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 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 20.
      伍廷芳释义:(1842-1922)外交官。广东新会人。留学英国。曾任驻美国、秘鲁公使和修订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1922年任广东省省长,不久病逝。

外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漕释义:按人口交纳的漕粮。清 夏燮《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 2.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3.
      上介释义:古代外交使团的副使或军政长吏的高级助理。《仪礼·聘礼》:“宰执书告备具于君,授使者,使者受书授上介。”《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子 ﹞辞曰:‘以水潦之不时,无乃廪然陨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忧,寡君敢辞上介。’”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累功进至刑部员外郎,赐五品服,副 胄(裴胄)使事,为上介。”《宋史·赵赞传》:“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寿(赞 之父)宾佐,深所委赖,至家事亦参之。及 赞 出镇,从为上介。”
    • 4.
      不受欢迎的人释义:外交用语。 接受国拒绝接受或要求派遣国召回的外交代表。宣布某一外交代表为不受欢迎的人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接受国无须向派遣国说明理由。
    • 5.
      不战而胜释义:不经过战斗,就获得胜利,多指通过外交手段或者计谋获得胜利。
    • 6.
      专门学校释义:泛指按专业门类设置的学校。分高等专门学校和中等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如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化工学院、外交学院等;中等专门学校如林业学校、水利学校、师范学校等。
    • 7.
      世外交释义:多指与僧道间超脱世俗的交往。《晋书·许迈传》:“永和 二年,移入 临安 西山 …… 羲之 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唐 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访》诗:“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径山大慧》:“﹝ 张九成 ﹞尝与 妙喜 往来,然不过为世外交。”
    • 8.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释义: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全部军事人员。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双方还表示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 9.
      临时代办释义:代理使馆首长职务的外交人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一国为了与他国商谈建立外交关系,也可先行派遣临时代办作为谈判代表。
    • 10.
      主席范儿释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方面和领域,表现出高超非凡的领导才干和领导艺术,凸显了其个性鲜明的领导风格及特点,获得点赞,赢得好评,用普通网民的话来形容,展现出了独特的可敬可爱、可亲可近的“主席范儿”、“领袖范儿”。
    • 11.
      乐译通释义:世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对外开发程度不断深入,各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翻译和信息本地化需求日益增加,产业化成为翻译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
    • 12.
      九宾释义: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 13.
      书面声明释义:声明是外交文件的一种,通常是有一国政府、外交部门或其代表就某一问题事件阐述本国政府立场、观点、态度或主张尔发表的正式文件或发言。两国以上的政府或领导人共同发表的声明,称为“共同声明”或“联合声明”。
    • 14.
      亡命客释义:流亡者。孙中山 《致蒋介石手札》之一:“盖有一日 福州 ,则我有一日之凭藉,外交内应,则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 蒋光慈 《鸭绿江上》:“ 李孟汉 又开始说:‘我现在是一个亡命客,祖国我是不能回去的。’”
    • 15.
      交困释义:各种困难同时出现:内外交困。上下交困。
    • 16.
      人民团体释义:民间的群众性组织,如红十字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
    • 17.
      从中斡旋释义:一种外交手段,常用于临国之间。
    • 18.
      代办释义:⒈代行办理:代办托运。邮政代办所。⒉一国以外交部长名义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⒊大使或公使不在职时,在使馆的高级人员中委派的临时负责人员,叫临时代办。
    • 19.
      仪尚释义: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 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 20.
      伍廷芳释义:(1842-1922)外交官。广东新会人。留学英国。曾任驻美国、秘鲁公使和修订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1922年任广东省省长,不久病逝。

外交造句

1.为了宣扬国威,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

2.外交场合要注意言行,你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3.国际争端,需要外交与政治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解决。

4.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7.虽是小国,在外交上也不能向大国苟合取容,丧失自己的国格和尊严。

8.一个外交官,一丝一毫的奴颜媚骨,都会给一个民族带来极大的耻辱。

9.他们把南朝半壁江山弄得一塌糊涂,导致内外交困,终于土崩瓦解。

10.革命外交作为一种外交类型,虽然少见但不乏先例。

11.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表现了应有的风度。

12.由于在办理外交时举措失当,他被调离了外事部门。

13.政府军把政治和外交警告抛到九霄云外。

14.在国庆节招待外交使节团的宴会上,各国大使夫人个个珠光宝气,光彩耀目。

15.今天,这个反动集团百孔千疮,内外交困,矛盾重重。

16.民怨沸腾,内部倾轧,内外交困已使这个国家大厦将倾了。

17.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内外交困。

18.敌军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

19.他家里有病人,商店又倒闭了,顿时陷入内外交困之中。

20.我们越是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刻,就越要保持尊严。

外交(wai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交是什么意思 外交读音 怎么读 外交,拼音是wài jiāo,外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