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i,(1)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组词】:书斋。聊斋。荣宝斋。(2)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组词】: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3)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组词】:斋饭。斋堂。吃斋。(4) 舍饭给僧人吃。【组词】:斋僧。
lì,(1)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组词】:栗色。火中取栗。(2)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组词】:战栗。(3) 坚实。【例句】:“缜密以栗”。(4) 姓。
1. 同“斋栗”。
⒈ 同“斋慄”。
引《孟子·万章上》:“《书》曰:‘祇载见 瞽瞍,夔夔斋栗。’”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文碑》:“帝以机密斋栗,常伯处任,鲜克知臧,以釐其采。”
宋 司马光 《除皇伯祖承显》:“治躬斋栗,养志粹和。”
齋慄:敬慎恐惧貌。 《书·大禹谟》:“﹝ 舜 ﹞祇载见 瞽瞍,夔夔斋慄。”
孔颖达 疏:“见父 瞽瞍,夔夔然悚惧,斋庄战慄,不敢言己无罪。”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慄。”
⒈ 恭谨戒惧的样子。
引《书经·大禹谟》:「祇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亦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