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而况 而况的意思
érkuàng

而况

简体而况
繁体而況
拼音ér kuàng
注音ㄦˊ ㄎㄨ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kuàng,(1) 情形。【组词】: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2) 比方。【组词】:比况。每况愈下。(3) 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组词】:况且。何况。(4) 姓。(5) 同“贶”,赐予。

基本含义

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之外,还有更加严重或重要的情况。

而况的意思

而况 [ér kuàng]

1.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let alone; to say nothing of;]

而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而况”。连词。何况。见“而况”。

《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 吴 乎!”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诗:“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明 刘基 《郁离子·戚之次且》:“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於疏远之人乎?”
茅盾 《创造》:“我导引你留心政治,但并不以为当即可以钻进实际政治--而况又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


国语词典

而况 [ér kuàng]

⒈ 何况、况且。


而况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何况释义: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甲事如此,乙事当然更是如此:变化大啊,几天就是一个样,何况几年?

而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族释义: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
    • 2.
      且犹释义:亦作“且由”。尚且。《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君子之於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於人乎?”《孟子·尽心上》:“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后汉书·杨终传》:“昔 殷 民近迁 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明 周履靖《锦笺记·协计》:“谩猜嫌,何论年少,我见且犹怜。”
    • 3.
      余分释义:⒈指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实际时间与纪年时间相比所馀的零头数。 《汉书·律历志下》:“后九十五岁,商 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餘分,是为孟统。”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二》:“唯虚宿未有奇数,自是日之餘分,历家取以为斗分者此也。餘宿则不然。”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至於晦朔之畸数,闰月之餘分,圣人不能齐也,而况巧历乎?”⒉谓非正统。宋 岳珂《奉诏移伪齐檄》:“率华夏礼义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餘分,拟乱正统。”参见“餘分闰位”。⒊馀留部分。宋 陈师道《中秋夜东刹赠仁公》诗:“盈盈秋月不餘分,叶露悬光可
    • 4.
      使轺释义:使者所乘之车。宋 岳珂《桯史·刘观堂读赦诗》:“而况申遣使軺……来存殁者万餘里,慰契阔者十六年。”元 王恽《题常仁卿运使西觐纪行》诗:“九万鹏搏翼,孤忠驾使軺。”
    • 5.
      匠伯释义:即 匠石。《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观者如市,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陆德明 释文:“伯,匠石 字也。崔 本亦作石。”郭庆藩 集释:“《文选》何平叔《景福殿赋》注、王子渊《洞簫赋》注、嵇叔夜《琴赋》注、司马绍统《赠山涛诗》注、张景阳《七命》注,并引 司马 云:匠石,字 伯。”清 戴名世《黄崑圃稿序》:“虽工师匠人,无不睨睨聚观,而况 匠伯 者乎!”
    • 6.
      圭璋释义:⒈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 ⒉比喻高尚的品德。语本《诗·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郑玄笺:“王有贤臣,与之以礼义相切瑳,体貌则顒顒然敬顺,志气则卬卬然高朗,如玉之圭璋也。”晋陶潜《赠长沙公》诗:“谐气冬暄,映怀圭璋。”陶澍注:“怀有圭璋之洁。”宋苏轼《答曾学士启》:“而况圭璋之质,近生阀閲之家,固宜首应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肃雍之化。”王闿运《瞿学士妻吴氏墓志铭》:“未贵而章,圭璋特美。”⒊比喻朝廷有用的人才。
    • 7.
      士民释义: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 注:“学习道艺者。”《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唐玄宗 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战国 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 8.
      妃耦释义:⒈亦作“妃偶”。 配偶。指丈夫或妻子。《诗·卫风·有狐序》:“卫 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陆德明 释文:“妃,音配。”《左传·成公八年》:“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北史·列女传序》:“或有王公大人之妃偶,肆情於淫僻之俗。”⒉犹辅佐;副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杜预 注:“谓陪贰。”《国语·晋语三》“镇抚国家,为王妃兮”三国 吴 韦昭 注:“言 重耳 当伯诸侯,为王妃偶。”
    • 9.
      孝治释义:《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鐘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宋 欧阳修《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刑於四海之风,必务先於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清史稿·礼志五》:“顺治 十六年,左副都御史 袁懋功 请举祫祭,以彰孝治。”
    • 10.
      守具释义:守卫用的战具。 《吕氏春秋·听言》:“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非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宋 叶适《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二:“昔 宇文粹中 论京城守具,白时中 自谓事非经歷则不知,而况两阵决机有大於此乎?”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高斗枢》:“斗枢 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 11.
      尊人释义:⒈尊敬他人。《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⒉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旧唐书·王重荣传》:“雁门 李僕射,与僕家世事旧,其尊人与僕父兄同患难。”清 周亮工《与高康生书》:“孑然一书生,念两尊人远在数千里外,妻孥復旅食 榕城。”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二十日》:“其尊人方患气管炎,年已八十有二,颇为可虑。”⒊泛指长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无尊人拘管,只碍得这个小业畜。”
    • 12.
      巧历释义:⒈精于历算的人。《庄子·齐物论》:“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巧歷所不知,心计莫能测。”李周翰 注:“言交道多涂,虽巧於歷数及心算之人,无能知测其委趣也。”章炳麟《四惑论》:“乃知 庄周 所谓‘齐物者,非有正处、正味、正色之定程,而使万物各从所好’。其度越公理之説,诚非巧歷所能计矣。”⒉精于历算的人。唐 钱起《秋夜作》诗:“浮生竟何穷,巧历不能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宋 陆游《久雨》诗之二:“巧历莫能知雨点,孤桐那解写溪声。”
    • 13.
      庇廕释义:⒈遮蔽。《国语·晋语九》:“木有枝叶,犹庇廕人,而况君子之学乎?”《诗·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汉 郑玄 笺:“其叶又茂盛,可以庇荫人。”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洛阳 丘墟,靡所庇荫。”⒉庇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唐 白居易《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诗:“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廕谁?”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讽切》:“贺 素詼谐,应声答曰:‘知章 蒙相公庇荫不少。’”明 李贽《别刘肖川书》:“居家则庇荫於父母;居官
    • 14.
      得全释义:⒈获得保全。 《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度 得全,天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⒉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⒊指完全具备。清 张芳《黛史》:“声
    • 15.
      德全如醉释义:《庄子·达生》:“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胷中……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后以“德全如醉”为跌落而无伤之典。
    • 16.
      怖惧释义:恐惧;惶恐。 汉 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会 秦 怖惧,逆自引咎,越 乃还军。军入悦乐。”《后汉书·冯异传》:“臣以遭遇,託身圣明,在倾危溷殽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勑,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慄怖惧。”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羣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宋 李纲《论使事札子》:“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復土宇,岂可不自爱重而怖惧屈服,以貽天下后世之讥哉!”王闿运《陈景雍传》:“景雍
    • 17.
      悼耄释义:指幼童与老年人。 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唐 韩云卿《平蛮颂》:“悼耄鰥寡,各安其宅。”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
    • 18.
      新熟释义:⒈酒新酿成。晋 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五:“漉我新熟酒,隻鸡招近局。”隋 江总《姬人怨》诗:“金丹欲成犹百鍊,玉酒新熟几千年。”唐 贾岛《夏日寄高洗马》诗:“花发应耽新熟酒,草颠还写早朝诗。”⒉谷物新成熟。唐 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而况於戎车未息,飞輓犹勤,新熟之时,岂宜无备?”
    • 19.
      木床释义:木制的床榻。汉 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 避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墙蓬室,木牀蓍席。”《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牀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宋 欧阳修《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 20.
      木牀释义:木制的床榻。汉 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 避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墙蓬室,木牀蓍席。”《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牀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宋 欧阳修《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而况(erk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而况是什么意思 而况读音 怎么读 而况,拼音是ér kuàng,而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而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