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袁世凯 袁世凯的意思
yuánshìkǎi

袁世凯

简体袁世凯
繁体袁世凱
拼音yuán shì kǎi
注音ㄩㄢˊ ㄕˋ ㄎㄞ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án, ◎ 姓。

shì,(1)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例句】:世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世纪(指一百年)。流芳百世。(2) 一辈一辈相传的。【组词】:世袭。世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3)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组词】:世上。世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世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世态炎凉。(4)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组词】:世界。举世瞩目。公之于世。(5) 姓。

kǎi,(1)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组词】:凯歌。凯旋。奏凯而归。(2) 和,柔。【例句】:“凯风自南,吹彼棘薪”。(3) 姓。

袁世凯的意思

袁世凯 [yuán shì kǎi]

1. 北洋军阀首领。河南项城人。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后奉命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时,出卖维新派。任山东巡抚时,镇压义和团。后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扩编北洋军,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武昌起义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威胁孙中山让位,并挟制清帝退位,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又解散国会,撕毁约法,实行独裁专制。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宣布恢复帝制,准备登皇帝位。护国战争爆发后,被迫取消帝制。不久病死。


袁世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华民国释义: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2.
      九府释义:⒈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张守节 正义:“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⒉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 3.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4.
      二次革命释义:孙中山等革命 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不断加强独裁统治,排挤革命党人。1913年 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接着又向帝国主义进行“善后大借款”,并免去江西、安徽、广东等省 国民党人的都督职位。7月,李烈钧、黄兴分别在湖口、南京起兵讨袁,南方各省也纷起独立,形成二次 革命。但很快遭到袁军镇压而失败,孙中山、黄兴再次流亡国外。
    • 5.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6.
      党狱释义:⒈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明 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汉 衰党狱起,朝柄在刑餘。”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宋 曾以道学替 金 元 治心,明 曾以党狱替 满清 箝口。”⒉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邹鲁《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 袁 军失败,袁世凯 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 7.
      冯国璋释义:(1859— 1919)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协助袁世凯建立和 控制北洋军。曾镇压辛亥革命。1913年反对讨袁,与张勋抢先攻战南京,任江苏都督,掌握东南实权。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任副总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任代理大总统。次年,在同北洋军阀皖系斗争中失败下台。
    • 8.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9.
      北洋军阀释义:清末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职位,广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军事集团。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个派系。各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连年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北洋军阀在北伐战争前后相继覆灭。
    • 10.
      南京临时参议院释义: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 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 11.
      发露释义:⒈显示;流露。汉 王粲《神女赋》:“称诗表志,安气和声。探怀授心,发露幽情。”《南史·焦度传》:“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辱 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 攸之 怒,改计攻城。”《朱子语类》卷七十:“初六是那小人欲为恶而未发露之时。”明 黄绾《明道编》卷二:“凡人之学,有之必欲发露,故以能默为难。”鲁迅《且介亭杂文·说“面子”》:“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 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⒉揭露。《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
    • 12.
      善后借款合同释义:又称“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 13.
      地方官释义: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14.
      大头释义:⒈套在头上的一种假面具。⒉指民国初年发行的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⒊(大头儿)大的那一端;主要的部分:抓大头儿。⒋冤大头:拿大头(拿人当做冤大头)。
    • 15.
      孙中山释义:(1866—1925)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
    • 16.
      护军使释义: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 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 17.
      护国军释义:护国运动中组织的讨袁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与唐继尧、李烈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率军向北、向东进攻。次年形成全国规模的反袁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护国军遂撤消。
    • 18.
      护国运动释义:也叫反袁运动。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在沿海各省积极开展讨袁斗争。25日云南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同时北洋军主要将领也乘机要挟袁交出权力,袁的统治迅速瓦解。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死,护国运动结束。
    • 19.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20.
      朝权释义:朝政大权。《晋书·陶侃传》:“﹝ 侃 ﹞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齐丘 后事先主为相,至嗣主时,为太傅,多植朋党,以专朝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奉天 之难,皆因姦臣 卢杞 窃弄朝权,致使 涇原 节度使 姚令言 与太尉 朱泚,得以激变军心,劫夺府库。”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 袁世凯 ﹞牢笼将卒,胁逼孤寡,夺据朝权。”

袁世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华民国释义: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2.
      九府释义:⒈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张守节 正义:“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⒉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 3.
      二十一条释义:日本妄图独占 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共分五号,二十一条。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 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并加以扩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到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 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须聘用日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警政及兵 工厂由中日合办;给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的铁路权和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优先权。袁世 凯除对第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
    • 4.
      二次革命释义:孙中山等革命 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不断加强独裁统治,排挤革命党人。1913年 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接着又向帝国主义进行“善后大借款”,并免去江西、安徽、广东等省 国民党人的都督职位。7月,李烈钧、黄兴分别在湖口、南京起兵讨袁,南方各省也纷起独立,形成二次 革命。但很快遭到袁军镇压而失败,孙中山、黄兴再次流亡国外。
    • 5.
      倪嗣冲释义:(1868-1924)皖系军阀。 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后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 6.
      党狱释义:⒈古代指监禁、诛杀党人。明 高启《咏隐逸·陈留老父》:“汉 衰党狱起,朝柄在刑餘。”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宋 曾以道学替 金 元 治心,明 曾以党狱替 满清 箝口。”⒉指逮捕、杀戮反对党成员。邹鲁《洪宪之役》:“溯自二年讨 袁 军失败,袁世凯 大兴党狱,党人死者甚多,非党员被诬者亦不少。”
    • 7.
      冯国璋释义:(1859— 1919)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协助袁世凯建立和 控制北洋军。曾镇压辛亥革命。1913年反对讨袁,与张勋抢先攻战南京,任江苏都督,掌握东南实权。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任副总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任代理大总统。次年,在同北洋军阀皖系斗争中失败下台。
    • 8.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9.
      北洋军阀释义:清末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职位,广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军事集团。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个派系。各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连年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北洋军阀在北伐战争前后相继覆灭。
    • 10.
      南京临时参议院释义: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 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 11.
      发露释义:⒈显示;流露。汉 王粲《神女赋》:“称诗表志,安气和声。探怀授心,发露幽情。”《南史·焦度传》:“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辱 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 攸之 怒,改计攻城。”《朱子语类》卷七十:“初六是那小人欲为恶而未发露之时。”明 黄绾《明道编》卷二:“凡人之学,有之必欲发露,故以能默为难。”鲁迅《且介亭杂文·说“面子”》:“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 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⒉揭露。《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
    • 12.
      善后借款合同释义:又称“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 13.
      地方官释义: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14.
      大头释义:⒈套在头上的一种假面具。⒉指民国初年发行的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⒊(大头儿)大的那一端;主要的部分:抓大头儿。⒋冤大头:拿大头(拿人当做冤大头)。
    • 15.
      孙中山释义:(1866—1925)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
    • 16.
      护军使释义: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 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 17.
      护国军释义:护国运动中组织的讨袁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与唐继尧、李烈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率军向北、向东进攻。次年形成全国规模的反袁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护国军遂撤消。
    • 18.
      护国运动释义:也叫反袁运动。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在沿海各省积极开展讨袁斗争。25日云南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同时北洋军主要将领也乘机要挟袁交出权力,袁的统治迅速瓦解。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死,护国运动结束。
    • 19.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20.
      朝权释义:朝政大权。《晋书·陶侃传》:“﹝ 侃 ﹞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齐丘 后事先主为相,至嗣主时,为太傅,多植朋党,以专朝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奉天 之难,皆因姦臣 卢杞 窃弄朝权,致使 涇原 节度使 姚令言 与太尉 朱泚,得以激变军心,劫夺府库。”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 袁世凯 ﹞牢笼将卒,胁逼孤寡,夺据朝权。”

袁世凯造句

1.袁世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独夫民贼。

2.袁世凯 强干弱枝,玩弄公民投票,公然恢复帝制。

3.蒋介石和袁世凯都是一路货色。

4.汪精卫和袁世凯都出卖了民族利益,他们是一路货色。

5.光绪帝对居心叵测的袁世凯委以重任,这就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6.宣统小儿皇帝一即位,就把一时炙手可热的袁世凯贬了。

7.清廷妄图利用袁世凯以苟延残喘。

8.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袁世凯又复辟称帝了。

9.袁世凯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10.袁世凯强干弱枝,玩弄公民投票,公然恢复帝制。

11.袁世凯倒台以后,军阀们又袍笏登场,百姓仍受困苦煎熬。

12.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失败,饮恨终生,郁郁而死。

13.袁世凯刚刚当上了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14.袁世凯野心勃勃,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又气又急,一命呜呼。

15.袁世凯,汪精卫这样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将遗臭万年。

16.袁世凯所建立的自以为千秋万代的皇朝,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的闹剧而已。

袁世凯是什么意思 袁世凯读音 怎么读 袁世凯,拼音是yuán shì kǎi,袁世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袁世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