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 [hé wù]
1. 亦作“何勿”。
2. 什么东西;什么人。
4. 什么,哪一个。
何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何勿”。
⒉ 什么东西;什么人。
引《管子·小问》:“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⒊ 什么,哪一个。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
《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国语词典
何物 [hé wù]
⒈ 什么东西。
引《管子·小问》:「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⒉ 什么。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既反,语充,充曰:『语卿道何物?』」
⒊ 什么人。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何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有引力释义: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其大小和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就是万有引力。
- 2.
不谨释义:⒈不敬慎;不小心。 《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清 王韬《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⒉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抗(蔡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⒊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明
- 3.
人情钱释义:元 朝官吏勒索百姓钱财巧立的名目之一。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物。其问人讨钱,皆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送迎曰人情钱。”
- 4.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5.
光速释义:光(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一般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一样,为299 792 458米/秒,是自然界重要常数之一。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等于这一常数,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在介质中,各种频率的光传播速度各不相同,但都比在真空中小。
- 6.
冰暴释义:一种暴风雨,其所降落的雨只要一接触任何物体就立刻冻结。
- 7.
动量守恒定律释义:自然 科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任何物质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其总动量保持不变。
- 8.
劫火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9.
囊涩释义:晋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见 宋 阴时夫《韵府群玉·阳韵》。后因以“囊涩”谓身无钱财。
- 10.
四维空间释义:确定任何事物都需要四个坐标(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一个坐标)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这个概念是根据任何物质都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和时间不可分割而提出的。四维空间的几何学对相对论的广泛传播有重要作用。
- 11.
山君释义:⒈老虎。旧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 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⒉山神。《史记·孝武本纪》:“泰一、皋山 山君、地长 用牛。”张守节 正义:“三并神名。”宋 苏轼《宸奎阁碑铭》:“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元 袁桷《题李廷弼归安去思碑》诗:“山君水神各有职,乐意禽鱼两相得。”明 张羽《送吕道士》诗:“山君驱虎去,童子报丹成。”
- 12.
岁币释义:⒈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就会丧失岁币。”⒉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明史·武宗纪》:“夏五月丙申,减 苏、杭 织造岁币。”
- 13.
左军释义:⒈古代三军中的左翼军。《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 郑,郑伯 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 将右军,蔡 人 卫 人属焉;周公黑肩 将左军,陈 人属焉。”⒉鸭的别名。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有 张元裕 云:邓雍 尝有柬招渠曰:‘今日偶有惠左军者,已令具麵,幸过此同享。’初不识左军为何物,既食乃鸭也。问其所名之出,在鹅之下,且 淮 右皆有此语……俗人以 泰山 有 丈人观,遂谓妻母为泰水,正可与左军为对也。”按 晋 王羲之 官右军将军,爱鹅,世因亦称鹅为右军,后遂推而及鸭,称为左军。
- 14.
常例钱释义:按惯例送的钱。 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水浒传》第三七回:“新到配军,如何不送常例钱来与我!”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 15.
底物释义:⒈何物。 唐 杜甫《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唐 杜荀鹤《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箇鱼?”宋 苏轼《赠葛苇》诗:“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参见“底事”。⒉此物。唐 元稹《神麯酒》诗:“髣髴中圣日,希夷来大庭。眼前须底物,座右任他铭。”
- 16.
抛射体释义:是一种力量的空间发挥,是投影到任何物体的力量。
- 17.
比象释义:⒈亦作“比像”。 比拟象征。《左传·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杜预 注:“车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以示器物不虚设。”《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韦昭 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汉 张衡《西京赋》:“思比象於紫微,恨 阿房 之不可庐。”⒉指譬喻、比拟。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冰筯》:“﹝帝﹞问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筯(指冰条)也。’帝谓左右曰:‘妃子聪惠,比象可爱也!’”明 袁宏道《瓶史·使令》:“丁香瘦,玉簪寒,秋
- 18.
涂层释义:用作包皮、保护、装饰或面层的一层任何物质。
- 19.
涂盖释义:用一层修整的、保护的或封闭的任何物质来覆盖或涂敷。
- 20.
滓浊释义:⒈污秽;污浊。 《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孙楚《井赋》:“苦行潦之滓浊,靡清流以自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为何物?”《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元 胡三省 注:“譬之水也,若清澂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不可得而混矣。”⒉喻微贱。《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 弟 静 绍封”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清介传》:“吾以才质滓浊
何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有引力释义: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其大小和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就是万有引力。
- 2.
不谨释义:⒈不敬慎;不小心。 《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清 王韬《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⒉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抗(蔡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⒊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明
- 3.
人情钱释义:元 朝官吏勒索百姓钱财巧立的名目之一。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物。其问人讨钱,皆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送迎曰人情钱。”
- 4.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5.
光速释义:光(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一般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一样,为299 792 458米/秒,是自然界重要常数之一。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等于这一常数,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在介质中,各种频率的光传播速度各不相同,但都比在真空中小。
- 6.
冰暴释义:一种暴风雨,其所降落的雨只要一接触任何物体就立刻冻结。
- 7.
动量守恒定律释义:自然 科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任何物质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其总动量保持不变。
- 8.
劫火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9.
囊涩释义:晋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见 宋 阴时夫《韵府群玉·阳韵》。后因以“囊涩”谓身无钱财。
- 10.
四维空间释义:确定任何事物都需要四个坐标(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一个坐标)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这个概念是根据任何物质都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和时间不可分割而提出的。四维空间的几何学对相对论的广泛传播有重要作用。
- 11.
山君释义:⒈老虎。旧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 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⒉山神。《史记·孝武本纪》:“泰一、皋山 山君、地长 用牛。”张守节 正义:“三并神名。”宋 苏轼《宸奎阁碑铭》:“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元 袁桷《题李廷弼归安去思碑》诗:“山君水神各有职,乐意禽鱼两相得。”明 张羽《送吕道士》诗:“山君驱虎去,童子报丹成。”
- 12.
岁币释义:⒈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就会丧失岁币。”⒉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明史·武宗纪》:“夏五月丙申,减 苏、杭 织造岁币。”
- 13.
左军释义:⒈古代三军中的左翼军。《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 郑,郑伯 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 将右军,蔡 人 卫 人属焉;周公黑肩 将左军,陈 人属焉。”⒉鸭的别名。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有 张元裕 云:邓雍 尝有柬招渠曰:‘今日偶有惠左军者,已令具麵,幸过此同享。’初不识左军为何物,既食乃鸭也。问其所名之出,在鹅之下,且 淮 右皆有此语……俗人以 泰山 有 丈人观,遂谓妻母为泰水,正可与左军为对也。”按 晋 王羲之 官右军将军,爱鹅,世因亦称鹅为右军,后遂推而及鸭,称为左军。
- 14.
常例钱释义:按惯例送的钱。 旧时官员、吏役向人勒索的名目之一。《水浒传》第三七回:“新到配军,如何不送常例钱来与我!”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 15.
底物释义:⒈何物。 唐 杜甫《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唐 杜荀鹤《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箇鱼?”宋 苏轼《赠葛苇》诗:“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参见“底事”。⒉此物。唐 元稹《神麯酒》诗:“髣髴中圣日,希夷来大庭。眼前须底物,座右任他铭。”
- 16.
抛射体释义:是一种力量的空间发挥,是投影到任何物体的力量。
- 17.
比象释义:⒈亦作“比像”。 比拟象征。《左传·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杜预 注:“车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以示器物不虚设。”《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韦昭 注:“比象,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汉 张衡《西京赋》:“思比象於紫微,恨 阿房 之不可庐。”⒉指譬喻、比拟。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冰筯》:“﹝帝﹞问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筯(指冰条)也。’帝谓左右曰:‘妃子聪惠,比象可爱也!’”明 袁宏道《瓶史·使令》:“丁香瘦,玉簪寒,秋
- 18.
涂层释义:用作包皮、保护、装饰或面层的一层任何物质。
- 19.
涂盖释义:用一层修整的、保护的或封闭的任何物质来覆盖或涂敷。
- 20.
滓浊释义:⒈污秽;污浊。 《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孙楚《井赋》:“苦行潦之滓浊,靡清流以自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为何物?”《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元 胡三省 注:“譬之水也,若清澂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不可得而混矣。”⒉喻微贱。《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 弟 静 绍封”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清介传》:“吾以才质滓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