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态 [mèi tài]
1. 故意做出的引人喜爱的姿态。
例以媚态悦人。
英[ way of fawning on others; ]
2. 娇媚的样子。
英[ charming manner; ]
媚态 引证解释
⒈ 娇媚的姿态。
引唐 罗虬 《比红儿诗》:“总似 红儿 媚态新,莫论千度笑争春。”
宋 葛立方 《多丽·赏梅》词:“却月幽姿,含章媚态, 姮娥 姑射 下仙乡。”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婀娜娉婷,别饶媚态,年止十六,梳拢纔一月耳。”
⒉ 谄媚的样子。
引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它不是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他喜欢的就是那位专会在人面前讨好,比你还要媚态的 宋玉 小哥儿啦。”
国语词典
媚态 [mèi tài]
⒈ 谄媚的姿态。
例如:「瞧他那副媚态,真恶心!」
⒉ 妩媚的姿态。唐·罗虬〈比红儿〉诗:「总似红儿媚态新,莫论于度笑争春。」也作「媚气」。
媚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倩笑娇颦释义:形容女子微笑时脸上有漂亮的酒涡,忧愁皱眉时呈现娇嗔的媚态。也作巧笑工颦。
- 2.
催眉折腰释义:形容低头弯腰阿谀逢迎的媚态。
- 3.
卖乖弄俏释义: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 4.
卖俏营奸释义:俏:容态轻盈美好。卖弄媚态,以便做坏事。
- 5.
卖俏行奸释义: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 6.
卖俏迎奸释义: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同“卖俏行奸”。
- 7.
妖惑释义:⒈以妖言煽惑。⒉惑人的媚态。
- 8.
娇颦释义:亦作“娇嚬”。谓蹙眉含愁的媚态。南朝 梁简文帝《长安有狭邪行》:“小妇最容冶,映镜学娇顰。”唐 李百药《火凤词》之二:“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宋 晏几道《少年游》词:“南楼翠柳,烟中愁黛,丝雨恼娇顰。”
- 9.
婉秀释义:秀丽;优美。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婉秀。”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章五:“《郑风》里的情歌,都写得很倩巧,很婉秀,别饶一种媚态,一种美趣。”阿英《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王希廉 评本插图的风格,在《红楼梦》插图里,是属于圆润婉秀的一派。”
- 10.
媚态释义:⒈讨好别人的姿态:种种媚态,一副奴才相。 ⒉妩媚的姿态。
- 11.
摇尾乞怜释义:狗摇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 比喻装出一副媚态,求取别人的欢心。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12.
摧眉折腰释义:低眉弯腰。形容卑躬屈膝的媚态。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13.
柳情花意释义:形容女子的媚态。
- 14.
狐媚子释义:旧谓善以媚态惑人的女子。
- 15.
狐媚惑主释义: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 16.
献状释义:⒈谓观裸状之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 晋侯 ﹞入 曹。数之,以其不用 僖负羈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惠栋 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相传 晋文公 骈胁,而 曹公 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⒉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浦起龙 通释:“献状,媚态也。”宋 黄庭坚《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元 尹廷高《雨中度江
- 17.
艳媚释义:⒈艳丽娇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忽一少女,抱一猫至,年可十二三,雏髮未燥,而艳媚入骨。”⒉指有艳色媚态的女人。元 胡一中《无逸图赋》:“志既骄兮易满,气与居兮易移。何艳媚之一蛊,忽有忘乎前规。”
- 18.
藏奸卖俏释义:故意装出媚态以诱人上当。
- 19.
静言令色释义:静:安静;令:和善。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20.
风神释义:⒈风采;神态。《晋书·裴楷传》:“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羣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余见 周昉、李龙眠 及近代 仇实父 诸美人图,皆穠髮丰肌,衣粧稠迭,一种风神媚态,畧无彷彿。”王统照《号声》:“长叶子的美人蕉在椭圆形的蓝色水盂内摇曳着幽媚含笑的姿态,也似乎装点出特有的 日本 妇女婀娜的风神。”⒉指艺术作品的文采神韵。《南史·褚彦回传》:“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明 唐顺之《